本書以聚居于村寨的傣族為研究對象,采用研究性訪談、實地觀察以及問卷調查等方法,對傣族的社會取向、組織管理心理、同伴交往心理、社會化過程、家庭教育、宗教心理與行為以及應對社會變遷的方式等等,進行了一系列富有新意和創(chuàng)造性的研究。前人對傣族的研究雖多,但多為社會學、民族學、文學等取向的研究。本書以社會心理學、發(fā)展心理學、宗教心理學的理論為研究的主要理論依據,其研究取向是心理學取向。研究揭示了傣族社會心理的一些重要現象和規(guī)律,并在傣族的社會文化和歷史的脈絡中,深入探討了這些心理現象和規(guī)律發(fā)生發(fā)展的原因。作為一項簡潔而又充滿豐富內涵的民族心理學研究,本書當是我國建設本土心理學的一塊底層的基石。傣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并長期受到多種文化、宗教的沖擊,研究這一群體的心理和行為,對保護傳統文化,傳承社會文明具有積極的建設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