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信仰”在臺灣漢人社會中的發(fā)展,超越了鄉(xiāng)土的情感和地域的觀念,統(tǒng)合宗族性、地緣性、民族性等,而成為臺灣此一移民社會的共同信仰,并因地區(qū)而異,尚且發(fā)展出相關之祭祀圈或信仰圈?!班嵆晒π叛觥迸c其它漢人一般常見的民間信仰極大的區(qū)別,在于該信仰中官方的介入很深,其中隱藏著強烈的政治意圖。所以在探討“鄭成功信仰”時,民間與官方為兩大面向,加上臺灣特殊的歷史背景,不同主政者接連為鄭成功重新定義而有了不同的詮釋,使得此一信仰文化益形復雜而影響深遠。宗教信仰因應人民需求而生,是一種文化傳遞的社會現(xiàn)象,與政治、經濟等活動環(huán)環(huán)相扣,其中潛藏集體共識的歷史記憶,年復一年地傳承下來?!班嵆晒π叛觥庇诓煌瑫r代,因應人民需要而展現(xiàn)不同的神力。如助戰(zhàn)、登科、祈雨、治水、除蟲、醫(yī)療傷病、協(xié)尋失物,甚至人生咨詢;而主政者亦依各自政治立場予以重新詮釋。本書依序時代分章探討,分析明代、清代、日治時期,以及二次戰(zhàn)后當代的“鄭成功信仰”在不同時代之歷史風貌??偨Y“鄭成功信仰’’之社會功能,筆者概歸下列七項:(一)端正教化,(二)團結鄉(xiāng)里,(三)安定民心,(四)促進經濟,(五)文化傳承,(六)族群融合,(七)穩(wěn)定政局。顯然地,前五項其實廣存于諸多華人社會的民間信仰中,唯第六項與第七項乃“鄭成功信仰”有別于其它信仰之特點。觀其神名為“開臺圣王”,即可知道鄭成功對臺灣的貢獻之大與影響之深,全臺“鄭成功信仰”已克服泉州人與漳州人,甚至是福佬人與客家人的祖籍觀念,突破信仰文化的地域限制,在臺灣此一移民社會有著非常重要的族群融合之社會功能。最后一項則是突顯“鄭成功信仰”有別于一般信仰所獨具之政治性功能,“鄭成功”于不同主政者的重新詮釋下,皆符合當代的國家利益,而成為精神教化的代表。另外,本書第五章與第六章闡述臺灣地區(qū)以外的“鄭成功信仰”,分別以大陸地區(qū)福建惠安埭厝村之“國姓爺神誕”以及日本平戶的“鄭成功祭”兩項實例說明;其后再以當?shù)貍髡f習俗或戲劇文學等庶民的民間文化角度,如廈門的搏餅習俗與日本的NEBU-TA祭典等,推論形成“鄭成功信仰”的潛在推手,以及其后續(xù)對于文化等不同面向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