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伊斯蘭百科全書》參照當代世界編纂百科全書的通例和經驗,在條目選擇、知識結構體系、條目分類、編纂方式及檢索系統(tǒng)等方面力求簡明、完備和科學化。條目的收集范圍,古今中外兼有,以伊斯蘭教基本知識體系為核心,兼收b伊斯蘭文化有密切關系的學科知識,由世界伊斯蘭教和中國伊斯蘭教兩大部分條目組成。全書按本學科的體系和知識結構層次,分別設立大、中、小和參見條四類不等的條目。大條是全書的主要骨架,體現(xiàn)知識的系統(tǒng)性、綜合性和學術性;中條體現(xiàn)知識的層次性和覆蓋面;小條體現(xiàn)知識的廣泛性和普及性;參見條體現(xiàn)可檢索性和可讀性。各類條目,有綱有目,縱橫交錯,相輔相成。其基本內容包括:伊斯蘭教傳播、發(fā)展的歷史和現(xiàn)狀,基本信仰,經訓典籍,教義學說及社會思潮,教法制度和禮儀,派別與社團組織,中外人物,歷史事項,圣地寺院和古跡,各國伊斯蘭教及傳播地區(qū),文化教育,主要穆斯林民族,常用術語等部分。在伊斯蘭文化方面,介紹了伊斯蘭教的宗教學科、哲學、倫理、史學、文學、藝術、建筑、語言、文字、書法及各門自然科學等方面的知識。全書以思想、文化史為主線,貫穿于各類條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