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觀全書內容,具有以下三個特點。一是對構建學科理論體系具有開創(chuàng)性。全書九章內容可分為三大板塊。第一板塊是第一、二兩章,主要探討閱讀學習方法的地位和意義、基本概念和體系構建,旨在使讀者正確認識閱讀學習方法的重要地位及意義,明確閱讀學習方法的概念、特征和歷史發(fā)展,理解閱讀學習方法的理論體系。第二板塊是第三、四、五、六、七章,重點論述朗讀法、默讀法、精讀法、略讀法、速讀法。這是本書的主體內容。第三板塊是第八、九兩章,論述閱讀學習方法的指導、檢測和評價問題。三個板塊構成了總論——分論——總論的框架結構。這樣一個理論框架,反映了作者對閱讀學習方法若干理論問題內在邏輯關系的整體認識,比較符合人們對一個特定對象的認識規(guī)律。對于建立閱讀學習方法指導學科的理論體系,本著作具有開創(chuàng)性、科學性和可發(fā)展性特點。二是對具體方法的研究具有深入系統(tǒng)性。如,朗讀法是我國傳統(tǒng)的一種學習方法,對它的研究和總結的著述不算少,但能夠以現(xiàn)代學習理論為指導進行深入系統(tǒng)研究的卻不多見。作者對朗讀法的研究,從概念、特點、作用、要求、類型、應用和指導等七個方面逐一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論述文字達到三萬字之多。這是我目前看到對朗讀學習方法最為全面、深入和系統(tǒng)的理論研究的一個總結了。作者對其它幾種學習方法的理論研究也同樣做到了深入和系統(tǒng)。三是體現(xiàn)在全書內容中的指導性。本書既以“閱讀學習方法指導學”命名,指導自然成為它的立意和命脈。作者首先在第一、三板塊中對閱讀學習方法的地位、體系、指導、檢測和評價等問題分四章作了具體論述。這是對閱讀學習方法宏觀的理論指導。其次,在第二板塊中對朗讀法、默讀法、精讀法、略讀法和速讀法等五種學習方法作具體操作指導。再次,對每一種閱讀學習方法的論述中,既有具體的理論指導,又有操作原則和方式的指導,還有生動的范例指導。相信讀過本書的語文教師,不僅自己能夠從中獲得關于閱讀學習方法的系統(tǒng)理論指導,同時也能夠憑借本書去指導學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