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木雕起源于廣東潮州。潮州是隋開皇十一年(公元591年)從循州分出來的一個州,州治設在今天的潮安.轄境大致包括今天廣東的平遠、梅縣、豐順、普寧、惠來以東地區(qū)。元代改“州”為“路”,明代又改“路”為“府”。唐代文學家韓愈曾被貶為潮州刺史。潮州木雕以潮安、潮陽、揭陽、饒平、普寧、澄海等地最為發(fā)達。潮州木雕主要用于建筑裝飾,如門、窗、封檐板、屏風等,也用于家具裝飾,如桌子、柜櫥、床、博古架等;還有大量觀賞性陳設作品。潮州木雕一般在表面髹漆貼金,所以又稱“金漆木雕”。其刀法簡練,題材豐富多彩,裝飾手法瑰麗新穎。特別是鏤雕,融合各種刀法于一個畫面,把明初的平面雕刻發(fā)展成為單層鏤空,再從單層鏤空發(fā)展成為多層次鏤空,構圖虛實相生,突破時空的制限,形成距離和層次分割清朗的感覺。潮州木雕的人物臉部一般采用深浮雕,適合較遠視距范圍內的觀賞,并且人物頭部與身段的比例大多為5:1,仰視時更加豐滿傳神。潮州木雕常用的刀法主要有陰刻、浮雕、圓雕、鏤雕等。陰刻又稱“沉雕”,浮雕有高低(深淺)之分,圓雕屬立體雕刻,鏤雕又稱為“通雕”,它吸收了圓雕、浮雕、陰刻和繪畫的特點,適合表現多層次的復雜內容。在形式上鏤雕可以分為立體鏤雕和平面鏤雕兩種,立體鏤雕就是圓雕的360。表現手法;平面鏤雕層層構架,圖案交錯穿插,由表及里,逐層深入。潮州木雕工具中的長柄刀,是平面鏤雕經常用到的工具。寧波的“朱金木雕”也屬于潮州木雕體系,這種木雕主要依仗漆工的修磨,有“三分雕、七分漆”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