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與基督教,伊斯蘭教并稱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5至6世紀由印度釋迦牟尼立。他把人的現實生活判斷為“無我”、“苦”、“悟”、“空”等意識活動。以“惑”、“業(yè)”為因,轉成生死不息的回輪之果。根據善惡的行為,輪回報應,通過修經、律、論三藏佛學,使人徹底擺脫現實的欲望和認識,超出現實的自我而達到“涅”而解脫人世的苦海。佛教由東漢初年傳入我國,當初的佛教文化深受希臘文化的影響,而與之形成古今的偶像,備加受信徒們的崇拜。除其用石、木等材質雕塑,古代先民還以銅或青銅來鑄造表面鎏金的造像??傊?,其物質本身有多種,其內容多樣。有“佛”即佛陀,是佛教修行最高果位的修行者,通常指的是佛教的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阿彌陀佛”是佛教凈土宗,以他為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以及深受民眾喜歡的袒胸露腹,笑容滿面的“彌勒佛”;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普渡眾生的觀世音;不離佛主左右的身騎青獅的文殊菩薩;身騎白象的普賢菩薩;慎密靜慮,安忍不動的地藏菩薩;現身說法,應機化善的維摩菩薩;化眾生有情的菩薩;各有神力的眾羅漢;護法力士金剛、四大天王的韋馱、伽藍神、善財童子及十殿閻王等,其造型豐富,神態(tài)各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