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會”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哲學命題之一。解釋這個古已有之、內涵豐富的命題,或者澄清一些似是而非的觀念,做一些正本清源常識性的啟蒙工作,正是作者寫作《和諧社會的思想資源與制度資源》的目的。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21世紀之初的中國,甫一提出,即獲得上下普遍的認同。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進一步系統化,第一次提出“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第一次將“和諧”寫入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中,使社會主義建設的總體目標在經濟、政治、文化與社會實現“四位一體”,并在收入分配中提出宏觀調節(jié)的政策取向、改變城鄉(xiāng)二元結構、建立覆蓋城鄉(xiāng)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發(fā)展和諧勞動關系等方面有了明確的規(guī)劃,力爭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特征,體現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