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896年窺基《因明大疏》回歸中土之后,因明在近代復蘇。在1919年至1949年三十年間(因明研究現代時期),在佛教居士、法師、佛教哲學家、語言學家、邏輯學家的共同參與下,因明研究在漢地出現自唐以來的第二次高潮。突出的貢獻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相關佛教和其他外宗思想體系的基本概念、哲學思想、宗教思想的闡發(fā),二是運用準確的邏輯知識正確地闡明因明的概念和體系。前者以呂瀲和熊十力為代表,后者由陳大齊(上世紀30年代曾任北京大學代理校長)獨占鰲頭。他們各領風騷,形成互補。正由于這兩個方面的貢獻,使現代的因明研究延續(xù)了唐代正脈,達到了新的高度。其代表作有呂瀲的《因明綱要》等、熊十力的《因明大疏刪注》和陳大齊的《因明大疏蠡測》。放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來考察,就會發(fā)現剛曉法師因明研究的成就不同凡響。首先,在佛門中他是當代在因明領域唯一的著書立說者。其次,他不僅能講解《因明入正理論》,還能講解《因明正理門論》,更難能可貴的是,他是迄今為止能借助呂瀲、法尊、韓鏡清譯本完整講解《集量論》的唯一專家。第三,他推進了量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