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故事發(fā)生在大仲馬自己生活的時代,這部作品仍屬于歷史小說。故事始于1815年,小說面世于1844年。1814年,拿破侖被流放到厄爾巴島(參見90頁地圖)。之前,他于1812年先遭俄國的嚴冬挫敗,又于1813年在萊比錫被兩倍于他的敵軍打敗。1814年3月,敵軍占領巴黎。盡管拿破侖不得離開厄爾巴島,可他在島上并非囚徒。他控制著厄爾巴島政府,實行了多項改革。獲勝的盟國,普魯士、俄國、英國、奧地利、瑞典等國又請回波旁王朝統(tǒng)治法國,但是大多數法國人民并不滿意這種安排。拿破侖了解這種情緒,于是,1815年他決定重返法國。3月1日他登陸戛納,穿行于舊友所在之地,沿途召集舊部進軍巴黎,國王路易十八聞風而逃,3月20日拿破侖入主巴黎,開始“百日”王朝?;F盧戰(zhàn)役之后,“百日”王朝終結,拿破侖被放逐圣赫勒拿島。該書還提及另一位歷史人物,西澤爾·博爾吉亞。他出身于西班牙巴倫西亞的一個家族(西班牙名:博爾吉亞),該家族后來在意大利很有權勢。西澤爾·博爾吉亞生于1475年,是羅德里格·博爾吉亞之子,羅德里格·博爾吉亞于1492年成為教皇亞歷山大六世。正如該書法利亞的故事所示,西澤爾·博爾吉亞不惜采取任何殘忍手段,包括投毒,來攫取財富和權力。父親死后,西澤爾被新教皇尤利烏斯二世投入監(jiān)獄,但是他越獄逃到了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