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緒論1.1問題的提出及意義1.2研究現狀概述1.3研究內容和思路第2章 土壤水資源及其評價方法2.1土壤水在水資源組成中的地位2.2土壤水資源的概念與特性2.3土壤水資源評價內容與方法2.3.1土壤水資源的若干指標2.3.2土壤水資源年補給量(Wr)2.3.3作物生長期土壤水資源可利用量(Wc)2.3.4作物生長階段土壤水資源可利用量2.3.5土壤水的水質2.4王瞳試驗區(qū)土壤水資源評價2.4.1王瞳試驗區(qū)基本條件2.4.2王瞳試驗區(qū)土壤水特征2.4.3王瞳試驗區(qū)土壤水資源年補給量2.4.4 王瞳試驗區(qū)主要作物生長期土壤水資源可利用量2.5鄭州均衡試驗場土壤水資源2.5.1鄭州均衡試驗場土壤水監(jiān)測情況2.5.2 鄭州均衡試驗場不同地中滲透儀的土壤水動態(tài)特征2.5.3 鄭州均衡試驗場不同地中滲透儀的土壤水年補給量2.6衡水試驗場不同田間管理條件下的土壤水動態(tài)特征第3章 土壤水調控原理3.1土壤水調控的意義3.2土壤水流動系統的概念及特點3.3土壤水全時空調控的涵義與措施3.4基于土壤水流動系統理論的土壤水調控3.4.1 合理利用土壤水系統的調節(jié)功能3.4.2提高土壤水儲存量的利用率3.4.3 提高土壤水系統的儲水能力3.4.4優(yōu)化土壤水流動模式第4章 土壤水有效利用試驗4.1試驗概況4.1.1主要試驗內容4.1.2衡水試驗場基本條件4.1.3衡水試驗場試驗情況4.2冬小麥土壤水利用試驗4.2.1 深部土壤水利用試驗分析4.2.2優(yōu)化土壤水流動模式試驗分析4.3夏玉米土壤水利用試驗4.3.1土壤水分特征4.3.2土壤養(yǎng)分、鹽分、微生物及溫度分析4.4提高土壤水系統儲水能力試驗4.5王瞳棉花田土壤水利用試驗4.6試驗小結第5章 土壤水流動系統數值模擬5.1土壤水流動系統數學模型及模擬5.1.1 土壤水流及溶質運移數學模型5.1.2數學模型的求解5.1.3模型參數及其確定5.2夏玉米田土壤水流動系統數值模擬5.2.1 夏玉米田二維土壤水分一養(yǎng)分一鹽分模擬5.2.2模擬結果分析5.3溝播冬小麥田土壤水流動系統數值模擬5.3.1邊界條件5.3.2模擬區(qū)剖分及參數輸入5.3.3模擬時段及時間步長5.3.4數值模擬及其結果分析5.4典型條件下二維土壤水分一養(yǎng)分一鹽分數值模擬5.4.1 不同土壤結構條件下二維土壤水分~養(yǎng)分一鹽分模擬5.4.2 不同潛水位埋深條件下二維土壤水分一養(yǎng)分一鹽分模擬5.5小結第6章 土壤水利用技術示范6.1示范區(qū)選擇的原則及組織情況6.2示范區(qū)基本情況6.2.1 衡水市旱作所試驗場方田示范區(qū)6.2.2景縣龍華鎮(zhèn)高莊示范區(qū)一6.2.3 饒陽縣王同岳鄉(xiāng)崔池示范區(qū)6.2.4 冀州市門莊鄉(xiāng)零藏口示范區(qū)6.3示范技術要求6.3.1 冬小麥土壤水利用技術示范及觀測要求6.3.2 夏玉米土壤水利用技術示范及觀測要求6.4土壤水利用技術示范結果分析6.4.1 冬小麥土壤水利用技術示范的節(jié)水增產效果分析6.4.2 夏玉米土壤水利用技術示范的節(jié)水增產效果分析6.5示范小結第7章 土壤水利用技術的經濟效益評價7.1土壤水利用技術的經濟評價指標7.2土壤水利用技術的經濟效益評價7.2.1單項指數評價7.2.2綜合指數評價7.2.3土壤水利用技術的效益分析7.2.4土壤水利用的宏觀效益評價7.3土壤水利用技術的適用性分析7.4小結第8章 土壤水利用技術推廣方案8.1推廣利用土壤水的意義及可行性8.2擬推廣的土壤水利用技術8.2.1 提高土壤水系統調節(jié)能力技術8.2.2合理密植充分利用深部土壤水技術8.2.3 優(yōu)化土壤水流動模式技術8.3推廣措施8.3.1 推廣組織形式8.3.2 經 費8.3.3 預期效果8.3.4保障措施第9章 結論與建議9.1 結論9.2建議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