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蒙古族古代交通史,在時間上,上限從蒙古民族于公元8世紀中葉由大興安嶺深山老林走出來開始,下限至公元20世紀初,上下1300多年。在這漫長的歲月里,蒙古民族的經濟,從采集(包括簡易手工業(yè))、狩獵經濟過渡到游牧業(yè)經濟,再過渡到半牧半農經濟,部分地區(qū)過渡到農業(yè)經濟。蒙古民族的社會制度,從原始氏族社會過渡到奴隸制社會制度,再過渡到封建社會制度。蒙古民族的政治:從蒙古部落發(fā)展成部落聯(lián)盟,逐漸發(fā)展、強大、建立了蒙古國(朦骨國)、大蒙古國、元朝、北元;后來內戰(zhàn)不已,群龍無首,在后金軍事打壓政治誘逼下紛紛歸人清朝,分別被劃分為清朝治下的盟旗,即漠北57旗、漠南49旗、漠西若干旗。辛亥革命后,漠北蒙古獨立,建立蒙古國。蒙古民族闖蕩800多年,返回故土蒙古高原。從空間看:蒙古民族于公元8世紀從額爾古納河源頭興安嶺深山老林走出來,以肯特山脈三河流域站住腳,逐漸強大,公元13世紀興起,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高原,忽必烈統(tǒng)一中國。成吉思汗子孫三代征服歐亞兩洲,建立了四大汗國,走到鼎盛時期,涵蓋全中國及歐亞兩洲大部分地區(qū),登上世界歷史舞臺,在歷史上留下了輝煌的足跡。這個不可一世的蒙古大帝國,只知對外不斷擴張,不知鞏固政權,只知不斷壓迫、剝削,不知休養(yǎng)生息,結果統(tǒng)治集團內部不斷內訌,未能擺脫剝削制度所必然造成的社會內部矛盾的激化的結果,種種原因,終于由盛到衰,由強變弱,最終沒有逃脫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規(guī)律。蒙古族古代道路交通,就是在以上各種背景下,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國內到國際,從落后到進步,隨著社會的變化曲折地向前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