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國家對藥品注冊的技術要求和形式不盡相同,這不利于病人用藥的安全和有效,亦不利于國際貿易及技術交流,同時還造成生產和科研部門人力、物力的浪費。歐共體、美、日三方政府藥品注冊部門和藥品生產研發(fā)部門于1989年起協(xié)商成立“人用藥品注冊的技術要求取得了共識,制定出質量、安全性和有效性共同技術文件,并已在三方的藥品審評中得到應用。這無疑可促進藥品的國際貿易,縮短新藥的審批時間,降低新藥研制成本,使新藥能及早地用于病人。我國已成為WTO成員國,藥品進入國際市場勢在必行,因此研究ICH有關技術文件,了解國際新藥注冊的動向,對促進我國新藥開發(fā)及管理,提高科學技術水平至關重要。由此,在有關專家倡議和默沙東公司支持下,決定組織力量將全文翻譯成中文。于2000年起分別就ICH譯文出版了質量、安全和有效性三個分冊。為了使讀者能及時了解ICH動態(tài)和新的觀念,決定將本書再版,按ICH現(xiàn)在進度修訂并充實新的內容。整個譯本仍將分質量部分、安全部分和臨床部分三個分冊依次出版,各分冊均有中英文對照,并附中英文對照術語。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局長邵明立先生為本書再版了序言。本書的再版翻譯出版,得到ICH秘書處及國際制藥工業(yè)協(xié)會聯(lián)合會(IFPMA)注冊和科學事務主任Odett Morin Car-pentier博士的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