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智慧》的作者林語堂是一個大師。大師者,從人到文,有其可觀之“大”,也有難以求全責備之“小”。在中國的國門越開越大之際,讀讀林語堂的作品,看看他走過的道路,對于當今我們更多地了解世界和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國,促進中外文化交流,肯定是大有益處的。對大師的東西,我們正確的態(tài)度和做法應該是取真之“大”,棄真之“孫”,你說是不是這樣呢?面對這樣一位“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的大師和學貫中西的著名學者、作家,面對他著作等身、眾見不—的洋洋作品,我們用什么樣的心態(tài)去閱讀和吸收他作品中的智慧和養(yǎng)分呢?世間不管什么大師或是名家,他們的“經典”、 “杰作”,終究是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