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從費沙的收入理念看中國的經濟發(fā)展
作者序言
一、學問天地
世事勝棋局
以郁金香的名義
旁聽張培剛
揮之不去的問題——《產權與制度變遷》序(上)
選擇理論——《產權與制度變遷》序(下)
“電信問題專家”的由來
二、農民收入是一連串事件
收入、財富與權利
糧價沖擊土地承包權
產易權是產權的重點
保護糧價與壟斷市場
抑商即抑農
放棄農地的代價
“國土制”剝壓農民
資產不是資本
市場經濟,豈能無契
反思農村金融
地盤經濟
無奈地法外世界
城市化是副產品
公司辦城鎮(zhèn)
產權與農民負擔
產權可能也是副產品
大市場的底部
可頂大梁的財產所得
不可操作的產權?
解釋、判斷與建議
三、農地制度余言
崽賣爺田不心痛
土地資產三題
再問土地資產
農地制度以俄為師
土地承包 意猶未盡
政府賣地與私人賣地
四、話說壟斷與管制
話說管制
可怕的“國際慣例”
“自然壟斷”不自然
從產權看“壟斷”
拖累國民經濟的“利潤”
“毛巾擰水”的學問
身份證明的經濟含義
五、市場準入風波
不相干的炭疽病毒
咬文嚼字的權利
市場禁入的長期后果
國家郵政局的網站
快遞市場的上層與底部
互聯(lián)互通的困難
非管制的互聯(lián)互通
盈利隨風而去
破除壟斷應有期——《管制的黃昏》跋
東莞奇事
六、國資轉讓權
科斯定理與國資轉讓
國有資產出售和定價的新答案
資產管理的責任鏈
控制權不買賣的市場
話說“國有股減持“及其暫停
“救市”壓力緣何而來?
“全流通預期”已經形成
永遠的國有股?
接軌游戲——對通海高科案的評論
怎樣衡量改制成功
上下互動的改革
七、教育券改革
考慮弗里德曼“學券制”
農村可行“學券制”
長興縣教育券
增加選擇——再談長興縣教育券
法律限制營利的結果
“學券制”的中國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