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第一章 獸乳養(yǎng)大的英雄第二章 “從來如此,便對么?”第三章 “戎馬書生”第四章 浮槎東渡第五章 “新生”運動第六章 “木瓜之役”第七章 迎接光復第八章 教育部供職第九章 為前驅者吶喊第十章 阿Q誕生第十一章 東有啟明,西有長庚第十二章 長安行第十三章 甘為泥土護春花第十四章 在戰(zhàn)士的血痕中第十五章 向“金錢世界”挑戰(zhàn)第十六章 彌天大夜戰(zhàn)旗紅第十七章 如此香港第十八章 “我可以愛!”第十九章 景云深處是吾家第二十章 妻子·秘書·學生第二十一章 兩人世界到三口之家第二十二章 竊天火的人第二十三章 海外知音第二十四章 盟主和他的戰(zhàn)友第二十五章 “所向披靡,令人神旺”第二十六章 一場特殊的戰(zhàn)斗第二十七章 戰(zhàn)斗的“北平五講”第二十八章 “又為斯民哭健兒”第二十九章 寫于深夜里第三十章 奴隸之愛第三十一章 共產黨人的諍友第三十二章 比黃金更貴重的心靈第三十三章 壯烈的沖刺第三十四章 偉大的民眾祭附錄一 原跋附錄二 新跋書摘在三味書屋就讀期間,還發(fā)生過這樣一樁有趣的事:魯迅所住的新臺門附近,有一家稱為“廣思堂”的私塾。塾師姓王,身矮頭禿須多,諢名叫做“矮癩胡”。他不僅經常體罰學生,沒收學生的點心自己吃,而且規(guī)定學生小便前還要領取“撒尿簽”。魯迅聽到這個消息,便在一天中午跟其他幾個愛打抱不平的同學前往“興師問罪”。不巧,“廣思堂”也放學了,師生都不在。魯迅便和伙伴們將“矮癩胡”的“撒尿簽”全部撅折,朱墨硯臺扔在地上,以示懲戒。這件事正是魯迅對腐朽的私塾制度的一次自發(fā)反抗。書塾的生活是枯燥乏味的。書塾以外,禁令則比較寬了??是笾R的魯迅,該可以接觸到一些既有意義而又切合孩子特點的書籍吧!然而,在當時的中國,這樣的兒童讀物可以說一本都沒有,充斥坊間的只不過是一些“毒害小兒的藥餌”。在這種環(huán)境中,幫助魯迅有效抵制了封建思想污染的仍然是探求真理的懷疑精神。魯迅在一張書簽上,曾寫下了這樣的箴言:“心到,口到,眼到,讀書三到?!彼^“心到”,就包含著善于思索的意思?!澳椅炚兆x”、“鑿壁偷光”,這已是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故事。在封建社會,它常被用來激勵人們勤奮苦讀,以求出人頭地,很少有人對它產生過懷疑。然而魯迅通過思索,卻認為這樣的故事不可真信,更不能照辦。試想,每天要捉一袋螢火蟲,那豈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倘去鑿穿鄰居的墻壁,那后果將會更糟,不僅會招來鄰居的斥罵,而且還要向人賠禮,替人修房?!抖男D》,這是一本宣揚封建倫理的傳統教材,那二十四。位孝子的事跡是被稱作楷模供人效仿的。然而,魯迅卻從這些令人炫目的故事中發(fā)現了禮教吃人這個殘酷的事實。年幼的魯迅并不反對孝順父母。他所認為的孝順,“無非是‘聽話’,‘從命’,以及長大之后,給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飯罷了?!比欢?,“老萊娛親”中的老萊子,行年七十,卻要在雙親面前手搖撥浪鼓,戲舞學嬌癡,這豈不是把肉麻當有趣?至于“郭巨埋兒”,那就更可怕了。郭巨擔心兒子會奪母親的口糧,居然狠心活埋三歲的兒子。魯迅想,如果他的父親競學了郭巨,那該埋的豈不正是他么!于是,當時那些被人視為白璧無瑕的孝子形象,反而在魯迅幼小的心靈中引起了極大的厭惡和反感,他原先想做孝子的計劃也徹底破滅了。在到處布滿了陷阱的舊社會,要防止受騙,還要學會比較。十四五歲的時候,魯迅看過一本叫《蜀碧》的書,內容是渲染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在四川如何用酷刑殺人,讀后令人毛骨悚然。后來,魯迅隨便翻翻家里的兩三箱破爛書,無意中找到了一本明抄本的《立齋閑錄》。這本雜錄明代朝野遺聞軼事的筆記中,收錄了永樂皇帝的上諭,魯迅讀后才知道皇帝是在如何用屠戮、敲掠、刑辱壓迫人民,使他們忍受非人類所能忍受的苦楚。兩相比較,魯迅的憎恨就移到永樂皇帝身上去了。魯迅從中體會到:比較,這是醫(yī)治受騙的好方法。魯迅在他的第一篇白話短篇小說《狂人日記》中,曾經通過狂人之口發(fā)出了振聾發(fā)聵的反叛之聲:“從來如此,便對么?”這種對于被視為不可動搖的封建信條大膽懷疑的精神,很早就在魯迅身上得到了鮮明的體現。P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