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日常飲食應注意哪些(1)飯吃七分飽,延年又防老“飯吃七分飽,延年又防老”,是古代養(yǎng)生家一直提倡的。而藥王孫思邈說:“食不可飽?!痹诠糯顥l件下他競活了上百歲。吃東西不要吃得太飽,每餐最好保持在七至八分飽,因為吃得太飽,血液循環(huán)停留在胃部的時間較長,腦部會有一點缺氧,容易感到疲乏、沒精神,而且胃部的負擔也會增加。很多人覺得自助式餐廳經濟實惠很吸引人,但這種餐廳吃得太少不劃算,要努力吃才能撈本,這樣一來,腸胃太慘了,相對的脂肪也跟著來。為了健康可要好好節(jié)制,要不就多運動,把今天多吃的給消化掉,不要囤積在體內。(2)定時進食講究營養(yǎng)藥王孫思邈的《千金要方》中記載:“飲食以時,饑飽得中”,“每吃不重用”,講的就是吃飯要定時定量,而且不要過量。這對維持胃腸功能,保持其工作的規(guī)律性乃是十分重要的。飲食適可而止,常處不饑不飽狀態(tài)早每一個人的養(yǎng)生座右銘。中醫(yī)歷來對脾胃功能十分重視,強調“脾胃為后天之本”、“脾胃虛,則百病生”、“善治病者,貴在調和脾胃”。因為人體的各種代謝產物及營養(yǎng)成分主要靠脾胃的運化來完成。脾胃健壯,營養(yǎng)能被充分吸收,當然身體健壯,氣血旺盛;脾胃虛弱,人體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不能被充分吸收利用,機體無以濡養(yǎng),自然體弱多病。腸胃疾,除先天缺陷以外,許多是因為飲食不當,饑一頓,飽一頓;甚或一頓吃飽,三天不餓;狼吞虎咽;過食生冷刺激物等造成。要使脾胃健壯,除輔助一些食療藥療外,最根本的就是進食要定時定量,飲食有節(jié)。節(jié)即中庸適度,不可不及,也不可過余,適可而止。根據自己飯量的大小,進食不感飽脹,也不感饑餓,中庸適度。這樣腸胃輕松,食物中的營養(yǎng)也就能被充分吸收,利用,從而濡養(yǎng)五臟六腑、四肢百骸。(3)植食為主基本吃素提倡基本吃素,并不是說完全吃素不好。相反,從理論上講,人類是應該吃素。太陽系(solarsystem)中太陽為主宰,對應于五行為火,地球表面人類為主宰,對應五行為火,如果植物的五行為“木”的話,木生火,說明人類最佳的食物為植物。從更大層次上劃分,動物為地表的主宰,人只是動物之一,故人應該和其他動物和平相處,而不是現在的弱肉強食。P5-P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