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需要訴諸于人類的創(chuàng)造性以及構造人類自由的生存理念。作者區(qū)分了三個層次的自由:第一層次的自由是洛克式的、在客體間進行選擇的經驗主義的自由;第二層次是康德式的作為個體應該選擇的形式自由;第三層次則是在實踐活動中進行自我構建并自由決定其行為的生存自由。上述第三層次的自由包含了人生存的恰當的和創(chuàng)造性的內涵。關于文化意識的新圖景的分析,以及與此相關的應對全球時代人類溝通與交往活動面臨的挑戰(zhàn),必須訴諸于生存觀念的調整與變革,作者更為重視生存的具體條件與境況,因而,作者展開了一種非西方特別是中國的歷史經驗與視角。作者強調生存論轉向并不只是西方哲學傳統(tǒng)的轉變,而是整個人類生存方式以及生存觀的調整,因而,在生存論轉向中必然體現(xiàn)和落實為文化人類學的宗旨,真正形成人類生存意識的高度自覺,以此超越科學主義、西方中心以及后現(xiàn)代相對主義困境,推動當代精神的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