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思想者就是能夠以其睿智和思想啟迪社會人生的人,那么我認為拉德布魯赫就是離我們最近的思想者之一。當然,如果說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去判斷會舉出完全不同的,很可能更多的思想者,那么我就說拉德布魯赫是離我個人最近的思想者之一。我讀拉德布魯赫的文章著述,每每有接受啟蒙、開發(fā)心智的感覺。如果說我最初選擇翻譯他的《社會主義文化論》是出于一種模糊的直覺和某種實用的需要,那么當我進入此書開拓的思想世界時,則很快有了一種清楚的感覺和某種精神的需要。而當我譯完此書時,真的已經獲得了不少思想上的頓悟和一種精神上的滿足。我覺得,翻譯此書的過程實際是與這個偉大的思想者進行心靈對話的經歷盡管這個已經逝去半個多世紀的學者根本想不到他的思想言論會在其身后這么多年被傳譯到遙遠的東方國度?;蛟S,這就是思想的力量、精神的永存、靈魂的不滅。在私人事務活動中,在個人與個人的交往關系中,在私法秩序保護的社會關系中,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意志負責,即為支配自己個人行為的意思和判斷負責,這是私法秩序最起碼、最一般的要求。在公共事務活動中,在個人與社會的緊張關系中,在公法秩序保護的社會關系中,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信仰,即左右自己社會行為的思想、立場和追求負責,這是公法秩序最基本、最實質的要求。當然,私人事務活動中的個人意志往往也受信仰的左右,而信仰有時也會受到這種個人意志的影響。不過,歸根到底,信仰是人類社會生活最根本且又最高層次的精神元素。無論一個人是否意識到或承認他有信仰,其內心深處實際上都會不可避免地有一個類似信仰、接近信仰或等同信仰的確認。這可能是迷信、宗教、理想,也有可能是癡想和狂妄。所有這些形式其實都表明了不同層面的生活樣式和境界。人與人的不同,清雅或卑俗、高貴與低賤、偉大與平庸,其實不在于金錢的多少,不在于對物質的把握與揮灑,而在精神的有無,在于對信仰的選擇與追求。即使是拉德布魯赫本人這個無神論者,實際也是以其生命方式和精神思想實踐并完成著其“無信仰的信仰”??傊?,信仰決定生活,信仰決定品位,信仰決定境界。我既不是有神論者,也不是信仰論者,但我卻是一個信仰的主張者甚或崇尚者。我相信,宇宙之間、天穹之下,總有那么一種洞察一切的目光和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觀察、安排和主宰著這人世間的生活。所以,我雖是一個無神論者,但我卻越來越有一種產生于內心深處的生活敬畏。這種敬畏可能源于我自己的內心和本性,但更可能是來自于古老中國文化中“人法地、地法天、道法自然”的“天人合一”啟示,來自于我對古希臘羅馬“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和“按自然生活”宣示的信服。當然,更直接的、更近的是我從拉德布魯赫《社會主義文化論》這本其實最為世俗和實用的著述中所得到的某些領悟。人說“人生識字糊涂始”,對我而言則是“人生識字敬畏始”??傊倚叛?,因我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