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華民族的始祖——“華夏之祖”黃帝(約公元前5500年)
2. “農業(yè)之神”、“醫(yī)藥之神”、“太陽之神”——“華夏之祖”炎帝(約公元前5500年)
3. “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我國古代第一個名君堯帝(公元前2400年-公元前2300年)
4. “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勤于民,苦憂人,只為蒼生不為身”的舜帝(公元前2300年-公元前2200年)
5. “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人”——勞身焦慮,治理水患的大禹(公元前2297年-公元前2198年)
6. “朝聞道,夕死可矣”——學以志道的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7.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論“三不朽”的叔孫豹(公元前540年前后)
8. “一簞食,一飄飲,在陋巷”——甘于清貧,不改其樂的顏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90年)
9. “不患其眾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恥也”——臥薪嘗膽,立志復國的勾踐(公元前?-公元前465年)
10.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也”——倡導舍生取義的孟子(約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
11. “雖九死其猶未悔”——憂國憂民,志潔行廉的屈原(約公元前340年-約公元前278年)
12.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努力勸學的荀子(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
13. “理事不必一道,便國不必法古”——“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95年)
14. “雄圖發(fā)英新,大略駕雄才”——“千古一帝”,統(tǒng)一全國的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
15. “自古英雄多磨難”——忍辱發(fā)憤,力著《史記》的司馬遷(公元前145年-公元前87年)
16. “匈奴未滅,無以家為”——立志報國,效力疆場的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年)
17. “持漢節(jié)入匈奴,十三年而不失”——開辟“絲綢之路”的張騫(公元前?-公元前117年)
18. “使之四方,不辱君命”——出使匈奴,終不為屈的蘇武(公元前?-公元前60年)
19. “丈夫為志,窮當監(jiān)堅,古老益壯”——戎馬一生,“馬革裹尸”的馬援(公元前14年-公元前49年)
20. “張君為政,樂不可支”——“仁以惠下,威能討奸”的張堪(26年前)
21. “志不求易,事不避難”——“剛正之性,終老不屈”的虞詡(東漢)
22. “處逸樂而欲不放,居貧困而志不倦”——堅持不懈,鉆研學問的王充(27年-約97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