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最早的天然港埠有舟船必有停泊之處??梢酝葡耄诋敃r舟楫來往頻繁之處,應該有原始的港埠靠泊點。據吳振華《杭州古港史》介紹,良渚文化時期的幾個原始港埠靠泊點分布在良渚(現(xiàn)杭州余杭良渚鎮(zhèn)附近)、水田畈(現(xiàn)杭州半山西南麓)、老和山(現(xiàn)杭州城區(qū)西北的老和山麓),這些港埠靠泊點具有以下三個條件:一是水路通達,二是有自然良好的港灣以泊舟楫;三是陸上有開闊之地可以堆放物品。而古時的杭州一帶正是具備這些條件的天然良港。當時的杭州,西湖只是個小小的海灣。它的南北各由今吳山和寶石山構成的兩個半島所環(huán)抱,只在東部留下了一條南北不到3千米的灣口。海灣以西即今西湖群山,稱為武林山。從武林山發(fā)源的大小溪流,統(tǒng)稱武林水,東流注入灣內。這個海灣就叫武林灣。武林灣以東是一片面對長江口的淺海。由此推論,當時的水上活動,可能不僅限于內陸湖泊間的交通,而且有向海洋探索的可能。以船為車的吳越人江南多水,所以水上交通設備一直處于領先地位。據史料,西周成王時,“於越獻舟”,表明當時於越造船技術之高。事實上,在南方水鄉(xiāng),船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工具,靠它漁獵而食,運輸代步。《吳越春秋》中形容吳越之人“水行而山處,以船為車,以楫為馬,往若飄風,去則難從”。((春秋大事表》則說吳人“不能一日而廢舟楫之用”。這說明當時江浙一帶的水鄉(xiāng)人與水的天然關系。吳王夫差是第一個開挖運河的國君。他的意圖是,開挖一條通向北方的運河,好去中原爭霸。這條運河就是干15溝??瘻贤诔珊?,吳國強大的水軍力量憑借干刊溝從長江入淮河,沿支流而上打敗齊國,又循此徑與楚爭雄。“吳王夫差既殺申胥,不稔於歲,乃起師北征;闕為深溝,通於商魯之間?!保ā秶Z·吳語》)但是吳國的身后還有一個堅忍的敵人——越國,在長達幾十年的吳越戰(zhàn)爭中,兩國的水師建設都達到了空前的程度,造船的技術也日見精湛。而那時越國的固陵港,就成為一個重要的軍港。這個港,位于現(xiàn)在的蕭山西興古鎮(zhèn),與杭州最南端的柳浦港相對。而柳浦在后世就自然成為運河與內河相通后向著錢塘江的一個出口。當年吳國滅越之后,越王句踐入質吳國,待重返越國以后,臥薪嘗膽,東山再起。越國多次大型水上軍事行動,都從固陵出發(fā)。有一年越國缺糧,吳國用船裝載糧食運送到越國。后來越國豐收,還吳國糧食,范蠡用計把蒸過的谷粒送還吳國作種糧,次年吳國顆粒無收。國內大亂。加之越國的美人計使得夫差沉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