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栽培地栽管理蠟梅怕風,地栽時應選背風、向陽處,移栽時間最好定在冬、春兩季。移栽苗的根部須帶土。蠟梅喜肥,在定植穴中要施足基肥,最好使用腐熟的糞肥、廄肥或豆餅等有機肥料。地栽蠟梅在管理上可以粗放些,每年6-9月,一般每隔20天左右施1次液肥,這樣可以保證枝葉和花芽發(fā)育良好。平時可以不澆水,但是最好在初冬時澆1次水?;ㄖx后施1次肥,并澆1次水。蠟梅的萌發(fā)力強,花后要及時修剪。一般可將花枝分叉處20厘米以上的部分剪去,這樣可使養(yǎng)分集中,有利于萌發(fā)新枝,為翌年開花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盆栽管理盆栽蠟梅的培養(yǎng)土應選用疏松、肥沃。富含有機質的沙質土壤。上盆后要及時澆水,并放在蔭棚下一個月,再放到陽光充足的地方養(yǎng)護。澆水要掌握“干透再澆”的原則,盆土不宜過濕。生長季節(jié)要經常追肥,5-10月可每半個月施1次腐熟的稀薄液肥。入冬后要讓盆土偏干一些,不再施肥。12月,將蠟梅移入室內,如室溫較高,元旦就可開花;若是室溫較低,花期可延遲到春節(jié)前后。但是花后應移到冷涼處,防止過早抽生枝葉。盆栽蠟梅每年都要進行修剪。上盆時要對主枝截頂。保留主枝上3-4根分布均勻的側枝。以后每年春季都應該整枝。每一新枝上留2對芽,將枝頂剪去,并適當剪去過密的小枝。盆栽蠟梅一般每2~3年換1次盆,換盆一般在3月下旬進行。換盆時去掉下部舊土,剪去過長的老根,填進新的培養(yǎng)土。蠟梅的繁殖多用嫁接法(尤其是素心蠟梅和罄口蠟梅),但是這種操作需要一定的技藝和經驗,初學者不易掌握。家庭栽種蠟梅一般可用分株的方法或高空壓條的方法來繁殖。分株應在秋季落葉后至春季萌芽前進行。將植株挖出,用利刀把它分為若干小株,每小株須有主枝1—2根,將主干留約10厘米長。上部剪去,然后栽植。培養(yǎng)兩年以后就可開花。高空壓條可在4—6月進行。選擇側枝上部的適當部位,環(huán)割2厘米寬。以鋸末、苔蘚、礱糠灰等混合物為填充物,外面用塑料布包裹,保持濕潤,8~10周生根。生根后即可分離,移栽他處。2.藥用蠟梅的花蕾性味甘、微苦、辛、溫,有解暑生津、開胃散郁、止咳的功效。根皮的性味辛、溫,有祛風、解毒止血的功效。采集加工花蕾在冬末、春初時采收,立即用火烘至半干后曬干,防蛀、防開瓣:7-9月采葉,洗凈,曬干。根皮四季均可采,曬干或烘干備用。參考便方(1)治腰肌勞損、風濕性關節(jié)炎:蠟梅根15克(刮去外層薄皮)。水煎服。(2)治湯火傷:蠟梅花浸于茶油中,制成“蠟梅花油”,用時搽患處。(3)治暑熱心煩、口渴:蠟梅花3.6克,水煎服。(4)治肝胃氣痛:蠟梅花5克,當歸15克,香附10克,水煎服。(5)治癆傷咳嗽:蠟梅根50克,泡酒250毫升,每次服用25~50毫升。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