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韜》屢次提到騎兵,《龍韜》以后,凡談到具體軍事部署,都車騎并稱。而騎兵,是在戰(zhàn)國時期才開始出現的。有人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以后,中原各國才有騎兵。實際情況可能稍有出入?!妒酚洝ぬK秦列傳》記蘇秦游說趙肅侯,說趙國“車千乘,騎萬匹”。趙肅侯是趙武靈王之父,可見早在趙武靈王之前,趙國已有騎兵。蘇秦在游說其他各國時,還曾說魏襄王有“車六百乘,騎五千匹”;說楚威王有“車千乘,騎萬匹”;說齊宣王有“亢父之險”,“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比行”:都車、騎并提??梢姰敃r不止趙國,各國都已把騎兵的建置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了?!昂T射”不是騎兵出現之源,而是適應騎兵發(fā)展的一個改革措施。但騎兵出現的上限不會早于戰(zhàn)國?!蹲髠?描寫了晉楚、晉齊之間的多次大的戰(zhàn)役,都是車戰(zhàn)、步戰(zhàn),沒有騎戰(zhàn)。《孫子兵法》總結了春秋末年及其以前的作戰(zhàn)經驗,也沒有一字提到騎兵。而晚于孫武一百五六十年的孫臏,卻縱論用騎兵有“十利 ”,并指出“騎者能離能合,能散能集,百里為期,千里而赴,出入無間,故名離合之兵也”。(《通典》卷一四九引)孫臏被齊威王(前356一前320年在位)任為軍師,他對當時還是新生事物的騎兵作了精辟的論述,足見騎兵大約就是在這稍前登上了中原各國的歷史舞臺的?!度w·均兵》一篇對騎兵的戰(zhàn)斗編組,在平坦地形與險阻地形作戰(zhàn)時的陣法,都有詳細的記述;《武騎士》一篇對選拔武騎士的條件作了明確的規(guī)定;《戰(zhàn)騎》一篇對騎兵作戰(zhàn)的“十勝”“九敗”作了精當的總結:認為都是騎兵發(fā)展到比較成熟階段的產物。從這一點來判斷,《六韜》的成書不能早于戰(zhàn)國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