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是國家教育部1983年批準成立的從事中國古典文獻整理與研究的專門機構,著名學者徐中舒、繆鉞、楊明照、趙振鐸、胡昭曦、曾棗莊、劉琳等曾先后擔任古籍所學術帶頭人和行政負責人。目前有專職研究人員18人,其中教授(研究員)8人,副教授(副研究員)8人。設有哲學文獻、歷史文獻、文學文獻、歷史地理文獻研究室和文瀾電子出版制作中心、宋代文化研究資料中心,學科包容中國儒學、古典文學、漢語史、歷史文獻學、歷史地理學和計算機應用等專業(yè)。建所20年來,古籍所先后承擔了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九五”、“十五”規(guī)劃項目、國家“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及全國高校古委會古籍整理等項目40余項。發(fā)表學術論文1000余篇,出版專著100余部,獲省部級以上獎20余項。該所同仁團結一心、協(xié)同攻關,先后完成目前規(guī)模最大的斷代文章總集《全宋文》(180冊)、珍稀善本叢書《宋集珍本叢刊》(108冊),與哈佛大學、臺灣中央研究院合作完成“電子版《宋會要輯稿》”等大型項目,形成了國內研究宋代文化及其文獻的重鎮(zhèn)。目前,該所進一步整合力量,凝煉專業(yè),秉承百年來由錦江書院及尊經書院開創(chuàng)的“通經致用、求實創(chuàng)新”精神,在川大儒學先賢廖季平、楊銳、吳之瑛、吳玉章、蒙文通等人所建樹的豐厚的儒學研究基礎上,集中精力進行廣泛深入的儒學文獻的整理與研究,在國內率先進行儒學文獻大型叢書《儒藏》的編纂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