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村戲曲表演與中國現(xiàn)代民眾》使用華北民間戲曲的文本資料,采用田野回訪調查的方法,以河北定縣為工作基地,時行歷史學與民俗學的交叉研究,重點研究中國現(xiàn)代民眾經歷20世紀革命的思想變遷。人類的一切文化都是為滿足一定群體生存、發(fā)展的要求,而產生、存在、傳承和演變的。民俗是一種普遍存在的文化,它當然也是遵循著這種規(guī)律而產生和發(fā)展的。民俗文化是在一定群體成員生活中,最基礎的,也是極重要的一種文化。因為世上沒有比民俗文化,更為廣泛地緊貼群眾生活、滲透群眾生活的文化現(xiàn)象了。從考古學上的資料看,遠在舊石器時代,在那些過著原始生活的人群里,就有一些最簡單的習慣存在,即后來民俗的幼苗存在。隨著他們生活的不斷前進,原始的習慣就更加增添和鞏固起來了。人類群體在進入有文字、制陶術、冶金術的所謂文明時期的社會后,這種風俗、習慣,當然就會隨著社會腳步不斷前進。同時,由于群體的分化(階級產生),本來全民性的風習,也隨著產生了一定的分化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