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論文集《詞匯學和詞典學問題研究》出版,帶來欣慰的同時,在一首詩里也感慨:“文海滄滄涓一滴,韶光忽忽近余年?!贝_實,那時已年屆半百,才出一部論文集!而且個人獨著的書,這也才是拿出來的第一部!隔了九年之后,出版第二本論文集《語義學和詞匯學問題新探》,又過三年,第三本論文集《語法學探微》問世,總算亡羊補牢,不致過晚,覺得多少對得起自己,多少對得起社會。不過,也滋生了幾分滿足,以為在語言學幾個領域都耕耘過一番,三種專題性論文集應該夠數(shù)了。這種想法,沒有過多久就知道不對。約莫在第三本論文集付梓前數(shù)月,出于中文系博士點發(fā)展情勢的需要,我已開始把大部分時間、精力轉投到壯傣語和粵方言的關系詞考察上面,同時,也加厚了研究粵方言一些問題的興趣。幾年下來,多次赴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及東江流域做語言、方言調查,獲得了第一手材料,陸續(xù)出了一些研究成果。到今夏為止,累積得這些方面多篇還算有分量的論文。那是可以匯成專集的。只要是工作自然發(fā)展的結果,是適應于實際需要的成品,個人專題性論文集應該沒有定額,多多益善。十余年來,在語言學其他幾個領域寫的些許論文,零散多樣,不能獨編為專題集子,且字數(shù)綜合起來亦不足成冊。如今將它們附列于本集子粵語壯傣語組欄之后,似乎還算恰當。一來它們不至于喧賓奪主,反而能陪襯集子主要部分,使其突出;二來又顯著擴展集子的研究面,有助于較廣泛地適應不同志趣的讀者群。其實它們當中,大部分都是嘔心瀝血而成,也自感比較稱意,是能給集子增添分量和彩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