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守敬(1839—1915年),字鵬云,號惺吾,晚號鄰蘇老人,湖北宜都人。曾七次公車不第,48歲時方絕意科名,專心著述,以名山事業(yè)為己任,孜孜求索,博學多通,為中國近代著名的歷史地理學家、金石學家、藏書家、版本目錄學家、方志學家和書法家。42歲時曾應駐日本公使何如璋召赴東京出任使館文化隨員。在日期間,搜集流失在日本的中國古籍凡5大車,10萬卷冊以上。同時在日本大力弘揚中國的書法藝術,其書法古茂恣肆,直逼漢魏,近代日本書壇崇尚北魏風骨,實多出于楊守敬的倡導,故在今日東瀛有尊楊為書道之宗一說。楊于1884年回國就任黃岡教諭。1889年受湖廣總督張之洞邀聘出任兩湖書院地理教席。楊守敬是清末同時代學人中惟一堪稱大師級的湖北籍學者,其對中國歷史地理學的貢獻是劃分古近代該學科分界的重要里程碑,其中尤以《歷代地理沿革總圖》和《水經注疏》為代表。著名學者顧頡剛在《當代中國史學》中評述清人地理學研究時說:“守敬實集清代三百年來《水經注》研究之大成,其專心致志真可驚也?!迸c楊同一時代的國學大師羅振玉曾將楊守敬的”地理學”、段玉裁的“小學”、李善蘭的“算學”推尊為清代三“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