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指算來,認識和了解段鵬,已經有11個年頭了。師生、同事、朋友、兄弟各種關系雜糅其間。因此,當段鵬請我為他的新著《傳播學基礎:歷史、框架與外延》作序和批評時,即使我遠在大洋彼岸,冗務纏身,仍然無法拒絕。先說說我所認識的段鵬。首先,他是一個相當勤奮的青年學者,可以為“手不釋卷”作出絕佳的注解。大學時代,他的個人藏書就已經達到了13000余冊,堆滿了他的祖居和父母的房子。學校圖書館幾乎所有偏僻冷門的書籍借閱卡上都可以尋到他的簽名。據說大學四年,學校閱覽室的1000多冊圖書都被他翻閱過,且做了近200萬字的讀書筆記,摞起來有一人多高,可見用功之勤。當然,為了給他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讀書環(huán)境,在我兩次赴國外進修期間,我的單身宿舍都交給他使用。一年多時間里,他大概又把我辛苦搜求的200多冊傳播學、社會學、心理學的著作翻閱了一遍,也許這直接促使他產生了對傳播學的濃厚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