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山西省太谷縣素有“形意拳之鄉(xiāng)”美譽。道光二十九年(1849),神拳李老農(名飛羽,字能然)應邑紳孟脖如之聘,到太谷縣城保鏢護院,首將祁縣戴氏心意拳傳入境內?!盾嚲泯S紀念碑記》中有“吾郡則自咸同間此術獨盛”的記載,并有邑中武林高手雖多,“若論拳術,自愧不如老農甚”的贊語。咸同以降,古城太谷形意高手薈萃,名家代代相傳。一代宗師車毅齋劍敗日人,威懾津門。車毅齋、賀運亨、李廣亨、宋世榮、宋世德“五星”聚太谷,形意名聲日隆。郭云深、劉奇蘭、李存義諸大師由冀赴晉,到太谷“走訪形意同門”,開創(chuàng)了晉冀兩省形意拳術交流的歷史。此后,形意拳得到更為廣泛的傳播。新中國成立后,形意拳新秀在全國規(guī)模的武術比賽中多次獲得優(yōu)秀成績。形意拳這朵武術鮮花在祖國武術百花園中爭奇斗艷,在太谷這塊土地上放射出更加絢爛的光輝。唯其如此,作為形意拳之鄉(xiāng)的方志工作者,全面地、系統地挖掘、整理并繼承、發(fā)揚這一珍貴武術遺產,理所當然地成了歷史和人民賦于我們的義不容辭的使命。然而,論述形意拳的歷史源流和主要傳人,闡明形意拳拳名的確立和拳理拳法方面的理論,介紹形意拳諸多套路的具體練法和技擊要領,實非易事。舊中國貧窮落后,武林中人文盲眾多,教拳、習拳者大多要靠口傳身授,加上地區(qū)之間的語音差異,口頭一傳、再傳、三傳,出現一些誤傳是可以理解的。加上許多古譜資料,多數由拳師托文人輾轉傳抄。不盡通武之文人,豈能避免謬誤!流傳于世的古譜墨本乃至正式出版的某些形(心)意拳專著、專論,內容多有出入,有的甚至大相徑庭就是明證。作為方志工作者,其天職便是正本清源,撥亂反正。為此,我們有關同志多年來除查找本縣繁雜的歷史檔案外,不辭嚴寒酷暑,長途跋涉,四處奔走,調查訪問,搜集了大量有價值的形(心)意拳譜資料和名人軼事。而今在國內外流傳甚廣的形意拳術是在戴氏心意拳的基礎上于清代咸同至光緒間在山西省太谷縣逐漸發(fā)展和完善起來的。神拳李飛羽學“心意”于山西祁縣,首將此拳傳于山西太谷時,稱“心意拳”。在太谷護院、保鏢的十幾年間,他與弟子車毅齋、賀運亨、李廣亨等經過反復實踐,潛心研究,決定將其傳習之拳改名為“形意拳”。自此,始有“形意拳”之名聞于世。此后,李飛羽在晉冀等省傳拳及其弟子在各地授藝時,便皆以“形意拳”為名相傳。清同治間,李飛羽與弟子車毅齋創(chuàng)編了第一個形意拳對練套路——五行生克拳,后改稱“五行炮”。這是形意拳發(fā)展史上的一次大飛躍。同治到光緒間,車毅齋等又創(chuàng)編了“五花炮”等9個對練套路,并不斷完善充實了形意拳之拳理、拳法。李飛羽師徒創(chuàng)立的形意拳術日臻成熟,傳播愈來愈廣。晚清到民國初年,習形意拳者為抵御外來侵略,強健國人身心都作出了積極的貢獻。為了將傳統形意拳術全面、系統地介紹給后之學者,我們特邀形意宗師車毅齋再傳弟子、山西省形意拳研究會顧問、《山西形意拳簡史》撰稿者吳殿科老先生作本書主編。吳先生生于清宣統三年(1911),自幼受其兄吳耀科啟蒙,學習形意拳術。民國十一年(1922)起,入太谷第一高等小學校讀書,適逢車毅齋弟子布學寬在此教授形意拳術,頗得教益。越四年步入商界,又受李飛羽弟子李廣亨(時在太谷中興正商號經商)、車毅齋開門弟子李復禎、車毅齋次子車兆俊等形意名師的指點,深得形意精髓。民國二十二年(1933),正式拜在車毅齋弟子、技擊名家劉儉門下,專攻形意拳技及形意拳理論之研究。幾十年來,除學得車氏所傳全部拳技外,還先后搜集、摘抄師祖所遺墨本《姬際可自述》、《拳論·十法摘要》、《六合拳序》、《心意精義》等十多種珍貴資料。1955年,曾遵劉儉師之托與師兄一道編寫《形意拳譜》。初稿完成后,在同門中廣泛征求意見,并得到同門前輩的大力支持。以后,由于種種歷史原因,書稿未能付梓。八十年代以來,吳先生積極響應國家體委關于進一步挖掘整理武術遺產的號召,主動將多年珍藏的有關資料整理成文獻出,被省、地、縣體委評為挖掘整理武術工作的先進工作者。先后撰寫《太谷形意拳史》、《山西形意拳簡史》兩篇重要文稿,并在《體育報》、《中華武術》、《武林》、《搏擊》等報刊發(fā)表形意拳專稿、專論多篇;與師兄吳連富共同整理的《車氏形意拳》初稿打印成冊,呈送縣、地、省及國家體委。幾年來,為《太谷縣志》撰寫有關文稿30余萬字,有的被選登在《太谷史志資料選》內部刊物上,有的被《太谷縣志》選用。1991年,受本辦之托編寫《形意拳術大全》一書,幾易其稿,至1992年8月完成編寫、修訂任務?!缎我馊g大全》一書,論述了自山西永濟人姬際可創(chuàng)立心意六合拳以來的種種傳說,通過對諸多歷史文獻的考證,以大量的事實為依據,闡述了舊傳中“托神名以示拳貴”的社會背景和歷史原因,澄清了許多誤傳,再現了歷史的本來面目。書中既有明確的論點,又有充分的歷史依據。拳理、拳法方面的論述,有理有據,淺顯易懂,既有繼承,又有創(chuàng)新。更為突出的是,書中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傳統形意入門拳——十二路形意彈腿,形意基本功——三體式樁功,形意基本拳——五行、十二形拳,形意單練套路6個,形意對練套路10個,以及形意拳技法——十五打法,七十二技法的具體應用方法,可稱得上是一部集形意拳大成之作。這部書凝聚了老一輩形意拳師的全部心血和汗水。書中所舉實用技法都是經過形意大師車毅齋、宋世榮、郭云深、劉奇蘭、李廣亨、賀運亨以及李復禎、李存義、布學寬、劉儉、宋鐵麟等形意名師千百次實踐而反復證明是行之有效的技藝。諸如卡面捶、掏心捶、反背捶、摟手炮、扳手炮、滾手炮、捋手炮、拘馬拚、陰陽把、迂回步等等,用于技擊散打,確有其獨到之處。李飛羽再傳弟子李復禎、李存義等之所以能在數十年與眾多武林高手較技中無一次敗北,就是由于他們充分掌握并發(fā)揮了形意拳技法的結果。形意界同仁,若能很好地繼承并發(fā)揚這份珍貴的武術遺產,用于國際武術交流,將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和可觀的經濟效益。若以之強健身心,將會有益于人類的健康長壽。這部書是“形意拳叢書”第一冊。以后將分十冊對形意拳文化進行全面整理。完成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宏大工程,對我們來說,困難很大。我們熱切盼望有關領導、社會各界尤其是武術界的仁人志士給予支持,以共同完成這一重任?!缎我馊g大全》一書,論述了自山西永濟人姬際可創(chuàng)立心意六合拳以來的種種傳說,通過對諸多歷史文獻的考證,以大量的事實為依據,闡述了舊傳中“托神名以示拳貴”的社會背景和歷史原因,澄清了許多誤傳,再現了歷史的本來面目。書中既有明確的論點,又有充分的歷史依據。拳理、拳法方面的論述,有理有據,淺顯易懂,既有繼承,又有創(chuàng)新。更為突出的是,書中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傳統形意入門拳——十二路形意彈腿,形意基本功——三體式樁功,形意基本拳——五行、十二形拳,形意單練套路6個,形意對練套路10個,以及形意拳技法——十五打法,七十二技法的具體應用方法,可稱得上是一部集形意拳大成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