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近幾年高考作文命題情況,有以下趨勢值得關注:一、被譏之為“偽話題”的情況不斷改變,力避道德說教,真正走向自主立意,進一步強化思辨能力、人文精神的考核;二、命題人反宿構的意識日益增強,套作、抄襲、宿構機會不斷減少;三、評分標準中內容與表達比率平分秋色,表明越來越重視檢測學生語文實際素養(yǎng)。然而,現(xiàn)實情況不容樂觀。高考白熱化競爭的壓力決定了中學生社會實踐經驗缺乏,決定了作文的先天不足、營養(yǎng)不良,這只能通過閱讀來彌補不足。可是回顧周圍眾多教輔書,閱讀與作文始終兩張皮,無法融合互動。對于閱讀讀本來說,盡管林林總總,大有亂花漸欲迷人眼之感,但大多存在不足。一、求多:如有的讀本,一學期閱讀量達50萬字,對處于夾縫中生存的語文學科而言,師生望而生畏,望書卻步;二、求深:許多讀本入選較多文言文和前沿的自然、社會科學文章。雖是營養(yǎng)豐富,但食之無味,難以下咽,自然就少了幾分主動進食的欲望,即使勉強咽下,大多消化不良;三、求全:追求無所不包,無所不容,煮成大鍋雜燴,各種營養(yǎng)元素雖則齊全,但往往少了幾分針對性,也就少了幾分對癥施治之效。如此,通過閱讀促進寫作,往往停留在良好愿望上,而實際收效甚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