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頡剛(1890—1980),江蘇吳縣人,我國著名史學家。原名誦坤,字銘堅。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哲學系。曾長期從事史學研究與教育工作。編著有《古史辨》、《漢代學術史略》、《史林雜識初編》等。在學術研究中,他積累了大量關于治學方面的經驗,寫出了500多萬字的讀書筆記他認為讀書須重“五事”:一要養(yǎng)成特殊方面的興趣;二要分別書籍的緩急輕重;三要運用自己的判斷力;四是不可有成見;五要多求常識。他曾講:“余讀書最惡附會,更惡胸無所見,作吠聲之犬。”又說:“我們的讀書,是要借了書本子上的記載尋出一條求智求識的路,并不是要請書本子來管束我們的思想。”顧先生的這些見解對今天的讀書人仍是有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