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梓(1701~1754),中國清代小說家。字敏軒,一字粒民,晚年自號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出身于科甲鼎盛的縉紳世家。從小被過繼給做官的伯父。23歲時伯父去世,近房中為爭遺產,大動干戈。這件事使他看清了封建倫理道德的丑惡實質和那些道貌岸然的縉紳人物的虛偽面目。吳敬梓不善生計,又慷慨好施,不到30歲就田廬盡賣。33歲時移居南京,不愿再走仕途,甘愿過素食布衣的窮困生活,54歲時貧病而死。吳敬梓一生寫了很多詩、詞、文、賦。最有成就的就是《儒林外史》。小說著重寫了明朝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心態(tài),對科舉制度造成人們心靈扭曲給予無情揭露和抨擊,同時對善良的人物深表同情,表現(xiàn)了作者愛憎分明的處世態(tài)度??梢哉f《儒林外史》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今存《文木山房集》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