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克曼(J.P.Eckermann,1792-1854)出生在德國紐倫堡和漢堡之間荒原上的一個貧農家庭,在當地一位要人的資助下學習了一些德文、拉丁文和音樂。21歲的時候,他參加反對法軍占領的志愿軍,后來去漢堡學習畫藝,又漸漸地沉浸在詩藝中,尤其喜歡歌德的短詩。1821年,他進格廷根大學學習法律,兩年后寫了詩論《論詩,特別引歌德為證》并拜訪了歌德。這本談話錄記錄了歌德晚年關于文藝、美學、哲學、自然科學、宗教、政治等方面的言論和活動,得到了文藝批評家、自然科學愛、哲學家和一般讀者的共同喜好,可以說是雅俗共賞、意義非凡。這里面表現出歌德的世界觀和思想方法,他的天才論,他的文藝觀,和他對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的看法和態(tài)度,可以說是一個綜合思想的體現。在這中間,歌德反復提到的是他對拿破侖、拜倫、莫里哀、貝朗瑞、席勒、呂邦斯等人的欣賞。全多次提及的得意之作《浮士德》和《塔索》,是全面了解這位德國文藝巨人的很好途徑。細心閱讀這本談話錄,相信會帶給你頗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