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茀之(1900-1977),初名士綏,改名谿,號吳谿子,浙江浦江人。幼承家學,肆力于詩文書畫,其畫初學蔣南沙、惲南田,進入上海美專,醉心于吳昌碩的大寫意,畫風為之大變。后復斟酌古今,取法多方,乃卓然自成一家。本世紀三十年代即在中國畫壇享有盛譽,集詩、書、畫三絕于一身。擅長意筆花鳥畫,間作山水、人物,其繪畫特別講氣勢、重境界、求變化。藝術特點有靈、變、奇、活、重、辣、新、逸之妙。形成自己靈動飄逸,豐潤郁勃,婀娜多姿,極富情趣的獨特風格。 劉海粟先生曾嘆其為“高超妙逸”。繪畫題材廣泛,突破傳統(tǒng),超出時人,尤以畫蘭,“當代罕見”、“超絕無倫”。其書法遒勁飄逸,跌宕多姿,與畫相得益彰。早期與潘天授等創(chuàng)立“白社”畫會,研究與弘揚中國畫藝術。是現代中國花鳥畫大家。歷任上海美專、福建師專、國立藝專教授,解放后任浙江美術學院(今中國美院)教授兼國畫系主任,創(chuàng)作和著述甚豐,為中國畫的發(fā)展和培養(yǎng)美術人才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為現代浙派中國畫首領人物,是現代浙派教學體系的奠基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