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社會科學人口學結構人類學(1-2)

結構人類學(1-2)

結構人類學(1-2)

定 價:¥79.00

作 者: (法)克洛德·列維-斯特勞斯 著,張祖建 譯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列維-斯特勞斯文集1
標 簽: 人口學

ISBN: 9787300070162 出版時間: 2006-01-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大32開 頁數(shù): 913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克洛德•列維斯特勞斯為法蘭西學院榮譽退休教授,法蘭西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人類學家,法國結構主義人文學術思潮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以及當初五位“結構主義大師”中今日唯一健在者。在素重人文科學理論的法國文化中,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兩大“民族思想英雄”之代表應為: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和結構主義人類學家列維斯特勞斯?!傲芯S斯特勞斯文集”(下稱“文集”)中文版在作者將屆百歲高齡之際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遂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義。簡言之,“文集”的出版標志著中法人文學術交流近年來的積極發(fā)展以及改革開放政策實施以來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所取得的一項重要學術成果,同時也顯示出中國在與世界學術接軌的實踐中又前進了一大步。關于作者學術思想的主旨和意義,各位譯者均在各書譯后記中作了介紹。在此,我擬略談列維斯特勞斯學術思想在西方人文社會科學整體中所占據(jù)的位置及其對于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現(xiàn)代化發(fā)展所可能具有的意義。列維斯特勞斯的學術思想在戰(zhàn)后西方人文社會科學史上占有獨特的地位,其獨特性首先表現(xiàn)在他作為專業(yè)人類學家和作為結構主義哲學家所具有的雙重身份上。在人類學界,作為理論人類學家,50年來其專業(yè)影響力幾乎無人可及。作為“結構主義哲學家”,其聲勢在結構主義運動興盛期間竟可直逼薩特,甚至曾一度取而代之。實際上,他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法國結構主義思潮的第一創(chuàng)始人,其后結構主義影響了法國甚至西方整整一代文化和學術的方向。比薩特更為重要之處則表現(xiàn)在,其影響不限于社會文化思潮方面,而是同時滲透到人文社會科學的各個專業(yè)領域,并已成為許多學科的重要理論和方法論的組成部分。可以說,列維斯特勞斯的結構主義在諸相關學科領域內促成了各種多學科理論運作之交匯點,以至于以其人類學學科為中心可將其結構理論放射到許多其他相關學科中去;同時作為對傳統(tǒng)西方哲學的批評者,其理論方法又可直接影響人文社會科學的認識論思考。本書是作者多年來所發(fā)表的文章的合輯,代表了作者在人類學研究中最重要的成就。這些文章的選取和安排都是為了讓不熟悉人類學的讀者能夠對這門學科的問題獲得一個框架式的認識,而且,通過幾個有代表性的例子,介紹了人類學的發(fā)展方向和能夠解決的問題本書討論了民族學與歷史學的關系,美洲印地安人社會的習俗和制度,人類學與語言學及心理學的關系,考察了人類學在社會科學整體中的地位,人類學的教學問題。闡釋了這個學科的過去和將來,界定了人類學的工作領域,描繪了它所提出的問題的前景。

作者簡介

  克洛德·列維-斯特勞斯(Claude Levi—Strauss,1908—),法國著名的社會人類學家、哲學家,法蘭西科學院院士,結構主義人類學創(chuàng)始人。早年在巴黎大學主修哲學與法律,1934—1937年在巴西圣保羅大學教授社會學,并從事巴西土著之田野研究。1948年返法,1959年出任法蘭西學院教授。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人類學家之一,他的影響波及人類學、語言學、哲學、歷史學等諸多領域。主要著作有《結構人類學》(1~2)、《神話學》(4卷)、《野性的思維》等。

圖書目錄

結構人類學(1)

第一部分 語言與親屬關系
第一章 緒論:歷史學與民族學
第二章 語言學和人類學中的結構分析
第三章 語言和社會
第四章 語言學與人類學
第五章 第三章和第四章的跋語
第二部分  社會組織
第六章 民族學中的遠古性概念
第七章 巴西中部和東部的社會結構
第八章 有二元組織這回事嗎?
第三部分 巫術與宗教
第九章 巫師與巫術
第十章 象征的效力
第十一章 神話的結構
第十二章 結構與辯證法
第四部分 藝術
第十三章 亞洲和美洲藝術中的裂分表現(xiàn)方法
第十四章 一條體內充滿魚的蛇
第五部分 關于方法和教學的問題
第十五章 民族學中的結構概念
第十六章 第十五章的跋語
第十七章 人類學在社會科學中的地位及其教學問題
參考文獻
索引
插圖目錄
結構人類學(2)
第一部分 展望
第一章 人類學的領域
第二章 關于人的科學的奠基人讓雅克·盧梭
第三章 迪爾凱姆對民族學的貢獻
第四章 美國民族學研究署的工作和教訓
第五章 無文字民族的宗教之比較
第二部分 社會組織
第六章 關于模型的概念:意義和運用
第七章 關于親屬關系的原子的思考
第三部分 神話和儀式
第八章 結構和形式:關于弗·普羅普的一部著作的思考
第九章 阿斯迪瓦爾的武功歌
第十章 溫內巴戈神話四則
第十一章 星球的性別
第十二章 文化中的蘑菇
第十三章 相鄰民族的儀式和神話之間的對稱關系
第十四章 神話是怎樣消亡的
第四部分 人文主義和人文學科
第十五章 對幾份問卷調查的答復
 一 三種人文主義
 二 結構主義和文學批評
 三 從一場回顧展談起
 四 1985年的藝術
 五 都市文明與精神健康
 六 我們這個時代的見證
第十六章 社會學科和人文學科中的科學標準
第十七章 文化的非連續(xù)性與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
 一 民族志和歷史學面臨的文化非連續(xù)性問題
 二 抵制發(fā)展的三個原因
第十八章 種族與歷史
 一 種族與文化
 二 文化的多樣性
 三 種族中心主義
 四 遠古文化和原始文化
 五 進步的概念
 六 靜止的歷史和累積的歷史
 七 西方文明的地位
 八 偶然性與文明
 九 文化之間的合作
 十 進步的雙重含義
參考文獻
索引
插圖目錄
譯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