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第3版)》于2001年第一次出版,受到了教師和學生的一致好評,并被評為麥格勞-希爾出版公司當年的初版最佳教材。為了更好地修訂該教材,修訂前出版公司收集了大量一線教師關于“期望從教育心理學教材中獲得什么”以及“理想的教育心理學教材該是怎樣的”等問題的反饋意見,作者根據(jù)教師的反饋意見對教材做出了修訂,保留了第一版中優(yōu)秀的內容,修改增加了一些新內容,完成了本版——第二版書籍的出版工作?!吨袊睦韺W會推薦使用教材:教育心理學(第3版)》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 內容具體明確、針對性強。以往的教育心理學教材大多比較理論化,似乎為培養(yǎng)未來的教育心理學家所著,而《中國心理學會推薦使用教材:教育心理學(第3版)》專為未來有意從事教師職業(yè)的學習者所著,因此相比以往的教育心理學教材,有更強的實用性。2、 集思廣益,材料豐富而新穎。書中包括作者本人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很多相關領域的其他學者的最新科研成果,僅引用2000年以后的參考資料就超過600篇。此外,《中國心理學會推薦使用教材:教育心理學(第3版)》有很大的專家顧問團,他們作為特定領域的專家,在《中國心理學會推薦使用教材:教育心理學(第3版)》的編寫和修訂過程中提供了大量的建設性意見。3、 構思巧妙,語言生動,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在《中國心理學會推薦使用教材:教育心理學(第3版)》的每個章節(jié)中,都有一些特色專欄。例如:幫助學生盡快掌握課程主旨、理解本章內容以獲得更好學習效果的學習目標專欄;敘述著名教師在教學中是如何運用本章相關內容的教學經驗專欄;與各章內容密切相關的學習自我評估專欄;提供與各章內容主題相關的附件資料的網絡鏈接專欄等等。這樣的特色專欄共計18個,可為讀者更好學習《中國心理學會推薦使用教材:教育心理學(第3版)》提供極大的幫助,同時也豐富了書的內容和形式,使得《中國心理學會推薦使用教材:教育心理學(第3版)》更加生動、可讀、實用。從內容來看《中國心理學會推薦使用教材:教育心理學(第3版)》可分為六個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對教育心理學的概括性介紹,內容是第一章。這部分概述了教育心理學領域的一些基本學說,包括其發(fā)展史及有效教育需要財時依靠藝術與科學的原因;說明了教師應有知識技能及責任;此外,還介紹了與開展教育心理學研究有關的一些內容,比如研究的重要性、研究的途徑、研究方法、項目評估研究、行為研究和研究型教師,以及研究中面臨的挑戰(zhàn)等問題。第二部分是對人類發(fā)展問題的介紹,內容是第二章及第三章。其中第二章主介紹了人類認知及語言的發(fā)展。第三章主要介紹了社會環(huán)境和社會情感發(fā)展。第三部分是對人類差異問題的介紹,內容是第四章到第六章。其中第四章主要介紹了個體差異。第五章主要介紹了社會文化差異。第六章把關注的焦點放在了特殊的學習身上。第四部分是對學習、信息加工(其中包括記憶)以及思維的介紹。內容是第七章到第九章。第七章主要介紹了學習的概念以及學習的兩大理論——行為理論和社會認知理論,此外還介紹了教育中的應用行為分析。在第八章中,主要介紹了信息加工方式和本質,記憶的整個過程,專門知識及元認知。第五部分是對與教師教及學生學相關的一些內容的介紹。內容包括第十章到第十四章。共中第十章是對社會建構主義的介紹,包含教學中的社會建構主義、教師及同伴協(xié)力促進學生的學習、安排小組活動和社會建構主義計劃等專題。第十一章介紹的學生對特定領域內容的學習和認知,其中包括閱讀、寫作、數(shù)學、科學社會等多個領域。第十二章介紹了教學計劃,以教師為中心的教案與授課和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的教案與授課,及教育技術等內容。在第十三章中,作者探討了動機、教與學的問題。第六部分是對與評估相關的問題的介紹。內容包括第十五章到十六章。其中第十章介紹的標準化測試和教學。第十六章介紹了教學評估??傊?,《中國心理學會推薦使用教材:教育心理學(第3版)》是師范專業(yè)學生以及未來從事教育工作的學習者們的極付佳培訓及自學教材?!吨袊睦韺W會推薦使用教材:教育心理學(第3版)》的影印出版對于我國的心理學工作者、教育從業(yè)和準從業(yè)者以及懂英文的心理學愛好者來說,無疑是一件值的慶賀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