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的激烈沖撞、孕育了20世紀“中國通史”的編纂,對于19世紀苦難的反思,成為編著新式“中國通史”的動因,有識之士幾都不謀而合,把修撰“中國通史”作為對既有社會體制,思想文化的病理解剖之道?!斑M化論”與“唯物史觀”成為全部“新史學”的兩根杠桿。晚清學制改革,課程革新的需要,更把新式“中國通史”的編撰推向高潮……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書成為“20世紀新式中國通史的第一部成名作”,本書系張元濟初建編譯所時特聘夏氏所撰,初名《最新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上冊出版于1904年6月,至1906年三冊出齊,出版者為商務印書館,1933年商務輯印大學教科書,本書被升格為《大學從書》之一,易名《中國古代史》,20世紀50年代三聯(lián)書店重印,90年代再度重印……黃遵憲贊夏氏云:“兼綜九流能說佛,旁通四鄰善談天。紅燈夜雨圍爐話,累我明朝似失眠。”梁啟超評夏氏云“穗卿是我少年做學問最有力的一位導師?!庇衷u“十次有九次我被穗卿屈服,我們總得到意見一致?!毕氖贤砟曦毑〗患樱粲艄褮g?!捌缴幌舱樃剑龉贌o所干求,升沉聽之”中國歷史之研究家或愛好者,比較史學之研究家或愛好者,中國文化之秉承者或唾棄者,中國現(xiàn)代命運之研究家或同情者,大中學生……夏曾佑《中國古代史》謂:“中國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國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國之境,得漢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國之所以為中國也。”這是一部未完成的“名著”。述至隋代,作者就去世了。所以再版只得將“中國歷史”更名為“中國古代史”。本書被公認為“我國第一部成名的新式中國通史”。全書以西方“進化論”之觀點,全面梳理中國歷史之發(fā)展脈絡、階段特征?!爸袊鴼v史”不再只是單純的王朝史與帝王史,一變而為社會逐步演進的“整體歷史”……全書文字流暢,敘述簡明,情理并重,學者評為“在當時是最好的,超過了劉師培、柳詒微、京師大學堂諸教師等人的本子”……本書被贊為“二十世紀中國史學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