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與問卷設計問卷和調查是社會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Isaac & Michael,1983) 。這些方法的流行乃是因為時下大部分的研究,尤其是心理學方面的研究,目的都是了解個體自己的認識和自己對生存狀況的信念,以及這些認識、信念和行為之間的關系。本章旨在為設計調查/問卷工具的學生提供一個基本的指導。我們按照有助你理解調查/問卷設計與管理形成認知模式的方式來組織本章。本章從對調查法進行綜述以及對調查/問卷設計過程的描述開始,這一部分將使你了解調查/問卷的方法,并為你進一步理解特定問題和選擇打下基礎。第二部分對調查/問卷的設計進行更為詳細的探討,旨在反映各方面的技術問題,這些問題都是你在研究中可能遇到的。最后的部分探討問卷調查的替代方法。調查、問卷設計與管理的基本知識什么是調查調查是一種從人群中收集數據進行描述或預測的方法。調查可以用來收集以全國人口為整體的信息(如10年一次的美國人口普查)或者估計一群消費者對某種軟飲料的反應。調查可以采用問卷的形式、面對面訪談的形式或是電話訪談的形式。收集到的數據可以檔案保存,其他研究者可以根據研究目的對數據進行分析(本書第20章)。調查目的調查研究的目的很多,包括輔助決策、評估當前政策或措施的有效性、為某個研究項目提供信息。當然,研究人員還有其他獲得信息的方法,如僅僅通過觀察獲得信息。但是假如所需的信息不是可以觀察的行為,該怎么辦呢?換句話說,研究者可以很簡單地觀察到行為,但對以態(tài)度為形式的信息卻無能為力。我們無法觀察人的態(tài)度、觀點或信念,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調查去了解人的態(tài)度、觀點或信念。調查的類型常用的調查方法是問卷法、訪談法和電話訪問。問卷包含針對研究目的的條目式的調查。問卷可以單獨回答,也可在調查者的安排下成組進行。調查者的工作是解釋調查的目的、回答關于調查條目和程序的問題、保證調查程序正確進行。問卷的局限在于題目被預先定好了,被試不能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訪談法與問卷法有很多相似之處,因為它也可以包含一套題目,以獲取調查者需要的信息。但是,通過訪談,調查者可以聽取被訪談者的解釋,觀察被訪談者的反應,這些都是問卷法難以做到的。電話調查是通過電話進行訪談。研究者事先準備一套問題條目,根據被訪談者的回答進行追問。職業(yè)道德問題在匿名和保密之間進行選擇是調查者經常碰到的問題。被調查者在調查中可能不希望他們的身份為人所知。滿足他們這個需求可能有助于得到較為可靠的數據。被調查者作答后將問卷郵寄回研究者,這樣的方式能保證匿名,因為只要信封和問卷上沒有識別信息,無人知道被調查者是誰。面談和電話訪談,因其操作特點,則無法做到匿名。保密是保護被調查者權益時更為常用的方法。在保密的情況下,調查者能將被調查者的應答內容與被調查者本人一一對應起來,但是他不能將這個信息提供給其他人。一般來說,研究者對被調查者做出保密的承諾,將被調查者的應答材料妥善保存,僅公布集中起來的數據。研究者傾向于采取保密而不是匿名的方法,因為他們往往需要知道作答的個體是否是她所感興趣的人。在任何情況下,無論研究者向被調查者做出怎樣的保密承諾,研究者應該采用恰當的程序來兌現這個承諾。調查的設計過程恰當的調查設計包括幾個步驟,每一步驟的成功依賴于前一步驟的做法是否有效。調查過程具體包括如下步驟:首先,研究人員應該明確研究的目的和假設。可以從考慮是否需要收集被試的個人信息(如年齡、職業(yè)、教育)、態(tài)度、信仰、意圖以及行為開始,目標是收集與研究密切相關的信息。列明細表是幫助調查者更好收集調查信息的一個方法。明細表(Hophns,1978)是一個二維的矩陣表格,表格的一個維度表示研究關心的問題(如工作滿意度、對監(jiān)獄擁擠問題的態(tài)度和人口統(tǒng)計學數據);另一個維度代表這些問題的具體表珊隋況。明細表格可以提供簡短和準確的信息,有助于了解哪些項目合適、哪些項目應合并或分開、如何更好地安排這些項目。第二步,確定被調查者的特點,包括他們對調查題目的理解能力以及參與調查的可能性。抽樣人群易于接近嗎?如何安排才能保證樣本的代表性?為保證被試人群能理解問卷的內容,問卷問題應基于何種閱讀水平?Mccready 在第8章探討了提高樣本代表性的抽樣程序問題。第三步,設計能獲得有效信息的問卷題目并決定合適的應答模式。例如,你只希望被試將選項按照喜愛程度進行排序,還是希望問卷能將喜愛程度以連續(xù)變量的形式反應出來?簡單地回答“是”、“否”能滿足研究要求嗎? 第四步,要考慮問卷的結構,包括給被試的指導語、問卷的每個問題如何安排、哪些項目可以放在一起等。一般來看,采用從概括到具體的安排順序比較明智。但最重要的是,問卷的安排應該以應答者為中心,讓他們感到方便和友好。有時候邏輯上合理的順序并不能讓被試產生最佳的心理效果。例如,一些作者建議,在問卷的末尾要求被調查者填寫人口統(tǒng)計學信息(如姓名、年齡、收入等),而不是在問卷的開始部分,因為提供這些信息所引發(fā)的疑慮可能會影響他們其后的應答。版面設計和外觀與調查的施測程序有關。所以應該為較為系統(tǒng)的研究— —包括實驗室研究和調查研究——建立規(guī)程。在調查研究中,規(guī)程應該包括收集數據所需的材料、需要反映給被試的信息(如問卷的確認編碼或其他數據)、向被試宣讀的指導語、可以向被試提供的關于問卷項目的解釋、向被試提供的關于調查程序的信息(以減少他們的困惑)。實地調查之前,最后一步是采用預試對設計進行總體上的評估。如果預試發(fā)現還有其他問題需要考慮,就要重復整個步驟,直到調查問卷符合研究的標準。預試是一個非常有用的辦法,可以幫助發(fā)現問卷潛在的問題,使問卷達到較好的質量。不同形式的預試被調查者對問卷設計的參與程度也不同。參與型的預試要求被試作為本項目的合作人員。參加者完全知道研究的意圖和不同項目的目的。當他們完成問卷,被試可能會被提示去評價問卷的清晰度、意義和偏見等問題。如果事先沒有向被試說清除,則這些被試與未來的被調查者一樣,以同樣的操作程序回答問題,最后,將他們集中起來,進行小組討論。小組成員包括6~8名被試和一名研究人員。以小組為單位,詢問被試對調查的反應以及有關施測規(guī)程的問題。集中的小組討論可以建立在事先準備好的訪談規(guī)程基礎之上,當然,應該給被試主動提問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