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各宗派之中最直截了當地強調掌握“本來面目”和“本分田地”的是禪宗,而為禪宗的思想基礎做出最大貢獻的是“本來性一乘教”的華嚴學。本書從華嚴學開始執(zhí)筆撰寫,原因就在于此,但是本書之所以把宗密的《圓覺經》的哲學有意識地與《華嚴經》的哲學相提并論,是因為筆者認為“本來性一乘教”在這里體現(xiàn)出鮮明的曲折,建立一套面貌迥然不同的哲學體系,準確地把握這種曲折和變異,對理解后來的宋明思想的變遷提供了重要的線索。至于在宋明儒家中之所以選擇朱子和王陽明,不言而喻,正是由于他們最完全地代表了他們各自的時代精神。然而絲毫沒有借助于這二人把所有的問題闡述得淋漓盡致的意圖。本書本來就沒有把歷史性的敘述和羅列性的記述作為真正的意圖,書中諸多思想家沒有作為主角拋頭露面,自然無暇詳細地論述他們各具特色的各個哲學性問題,筆者只好把它們作為今后的課題加以保留,但筆者相信,盡管如此,本書所提供的視角,能夠更加有效、更加順利地推動這項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