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譯本序/i
英文版編者前言/x
英文版序/Ⅻ
作者辯言/1
幾個悖常假定/12
一 內在宇宙論/14
二 反向性概念/19
三 傳統(tǒng):作為詮釋語境/23
第一章 十有五而志于學/30
一 思想的條件/30
二 學/46
三 思/50
四 知/54
1.信/61
五 證之《詩》/68
第二章 三十而立185
一 釋“人”:另一種解讀/85
二 禮義的互為性/98
1.禮/100
2.義/106
三 仁/130
1.仁人/130
2.仁與成人/135
四 證之伯夷、叔齊/148
第三章 四十而不惑/160
一 審美秩序的優(yōu)先性/160
1.實踐的美學/161
二 民/168
1.民和人/168
2.絕對個人與相對個人/178
三 政/189
1.政和正/189
2.刑、法、禮/205
3.恥和罪/211
四 君子/214
1.作為典范的君子/221
第四章 五十而知天命/242
一 孔子宇宙論/242
二 天和天命/249
1.“天”的歷史演進/249
2.天與超驗/252
3.天命/256
三 德/266
1.古代文獻中的“德”/266
2.“德”的哲學重構/273
四 道/278
1.孔子之“道”/278
2.道與超驗/286
五 天人/292
1.點域論/292
2.孔子思想的宗教性/297
六 儒家宇宙論:情境化藝術/302
第五章 六十而耳順/314
一 溝通的向心性/314
二 圣人的語言學文字學解析/316
三 圣人與正名/322
1.古漢語的審美品格/322
2.正名/330
3.圣人:鑒賞家/338
四 恕:一以貫之/349
1.恕之為“敬"/349
2.敬意的語言/357
五 圣人:溝通大師/364
1.譬/364
2.為順之思/366
第六章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380
一 孔學的式微/380
二 融合的機遇/387
三 構想未來/397
參考書目/414
譯者后記/428
附錄:文化對話的意義/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