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自1977年初版問世以來,頗受讀者青睞,曾出三版,印刷多次,總發(fā)行量達20余萬冊,每次印刷上市后不久即行告罄。第2版曾獲國家教委全國高等學校優(yōu)秀教材獎?,F(xiàn)距第3版的出版已有9年之久,在這9年之間藥理學的發(fā)展突飛猛進,新藥的出現(xiàn)層出不窮。因此,進行本書第四版的編寫工作已是刻不容緩之事。本版的編寫宗旨仍按前版規(guī)定,主要作為大專醫(yī)藥院校師生、有關專業(yè)的研究生入學前后、臨床醫(yī)師、藥師以及其他醫(yī)學和藥學工作者的參考書。但在內容和篇、章的安排方面都做了較大的修訂和增刪;隨之,編寫人員也做了不少的更動。首先充實了總論篇,增加了“基因科學和藥理學”、“藥物的立體化學基礎以及手性藥物”和“社會藥理學”等章。其次,將原第35章擴展為第9篇,增加了不少新的“體內活性物質”。最后,刪除了第10篇的“ 藥理學的分支”,并在書末的“其它”篇中改設了“放射性藥物的藥理和毒理”與“主要藥物的化學結構”兩章。藥物的化學結構是藥理學的基本參考資料,常為讀者所重視。前幾版一貫是在各章正文中插入部分藥物的化學結構式,看來顯然不夠。但如插入過多,又會沖淡正文。因此,這一版中除與構效關系的闡述配合必須與正文排在一起者外,將本書主要藥物536種的化學結構式按各章的排列次序全部集中編排在第81章中,這似乎為目前中外藥理學參考書所未有的嘗試。再者,由于新藥品種的增加而篇幅卻有限,故在多章中除主要藥物各列條目敘述之外,將非主要藥物簡化列表分別置于各類主要藥物條目之后。藥理學是在藥物學、化學和生理學等學科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而現(xiàn)代藥理學則進一步須與藥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分子藥理學、臨床藥理學、藥物治療學等學科相互借鑒,取得共同的發(fā)展。因此在本書各章中自然要著重于這些方面的進展而加以闡述。本版的修訂工作在全體編寫人員、編委以及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的責任編輯們的辛勤勞動和通力協(xié)作下得以順利完成。為此,特向在修訂工作各環(huán)節(jié)中做出貢獻的同志們致以衷心的感謝!在此期間,本書歷屆主審,藥理學界耆宿呂富華教授不幸逝世。呂老從首版初創(chuàng)起,20余年來一直參與并主導本書的編審工作,貢獻卓越。對于失去這樣一位受人敬愛的元老深致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