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竹盛著春筍紅蝦,是否另有滋味,不必深究。套用周作人的話,這種吃法“包含歷史的精煉的或頹廢的”神髓。對國人的口味而言,鮭魚蠶豆這種菜式,高檔上海館炮制出來的也許更到家。讀張健雄的“饞游”,我們在意的不在其中滋味,而是他文字引發(fā)出來的境界。境界是文化的一種面貌,也是張健雄“相吃”文字異于凡品的地方。天下之大,無奇不有。邊走邊食,于是饞話一籮筐。就如本書書名《饞話連篇》,說得都是“饞話”。作者在自序中說:“筆者既嗜飲食,且每求甚解,偶有所得,乃欣然銘食,以供各食友參考。……筆者向來覓食辭遠,為求真味到處游,年來重游京都賞楓品懷石,維也納聞樂啖餅食,初游蜀都嘗辣味,重游金陵懷古方……”本書內容包括:《蝦話連篇》、《豬話連篇》、《酒話連篇》、《食在成都》、《越南行腳》、《馬來亞之旅》、《閩游散記》等等。于饞話間體會食物的快樂,享受自然寫意的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