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正文共分五個部分,分別從反傾銷司法審查的制度北京、法律框架、程序模式,以及審查的標準和強度等方面,歐盟和美國的立法規(guī)范以及判例加以論述,并在最后一章提出了筆者在寫作過程中產生的一些想法以及歐美的相關制度對我國的啟示。本書基本的邏輯線索及主要內容安排如下:第一章著眼于反傾銷司法審查的制度基礎,沿著歷史的軌跡,力圖對發(fā)傾銷法和發(fā)傾銷司法審查進行性質的界定,以揭示其生成的必然性、必要性和漸進性。主要包括三個部分:反傾銷法的性質、反傾銷法的立法發(fā)展過程,以及反傾銷司法審查的性質和歷史發(fā)展趨勢。第二章分別從國際法層面、國內法層面和WTO反傾銷法的國內適用這三個部分出發(fā),試圖從宏觀角度構建發(fā)傾銷司法審查的法律框架。第三章著重于反傾銷司法審查的程序比較。內容分為三部分,分別考察了美國、歐盟和中國的司法審查模式,就法院的管轄權、訴訟當事人、起訴、受理、舉證責任、判決以及救濟措施等方面結合相關立法規(guī)則一一進行剖析。這一部分從微觀的角度出發(fā),在其共性的基礎上尋求特性。第四章是本書的重中之重,論述反傾銷司法審查的標準與強度。最后一章,即第五章,是筆者在前文基礎上對反傾銷司法審查比較研究的一點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