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泛論宗教與文化的關系
一 回顧與展望:中國百年探索宗教-文化關系的思路歷程
(一)問題的提起
(二)中外對于宗教-文化關系的理性探索,是啟蒙思潮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三)中國學者探索宗教-文化關系問題的三個歷史階段
(四)當代有關宗教-文化關系的種種議論,提出了極富挑戰(zhàn)性的文化建設問題
二 “文化”真義之我見:人類精神(人性)陶鑄過的自然
(一)儒家“文化”論和賀麟文化哲學的意義和價值
(二)在文化這本性與起源問題上,對卡西爾的“符號論”與馬林諾夫斯基的“生存需要論”的比較分析
(三)文化體系的基本內容及其層次結我
三 為何與如何:為什么說宗教是一種“社會文化體系”?宗教又如何作用于各種文化形式?
(一)宗教及其基本要素是人類創(chuàng)造的一種社會文化
(二)宗教觀念對哲學、科學、政治、倫理等社會文化的影響
(三)宗教感情的宣泄展現(xiàn)為各種形式的藝術
(四)宗教行為對社會規(guī)范、倫理道德、社會習尚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
(五)宗教體制與社會政治制度的形成與鞏固
四 比較研究后的質疑:宗教果真是一切文化的本體與核心嗎?
(一)“宗教是一切文化的本休與核心”論的兩種理論形式
(二)是文化決定宗教,而不是宗教決定文化
(三)考古發(fā)現(xiàn)和文化人類學的事實證明:宗教不但不是文化的開端,而且是文化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四)“軸心文化”理論對“宗教決定文化”論提出了質疑
(五)世界三大軸心文化的性質與意義
五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特質:以儒家倫理為準則而不是宗教
……
下篇 中國宗教與傳統(tǒng)文化互動的歷史脈絡
一 原始崇拜的遠古時期:自發(fā)神秘的氏族文化
二 創(chuàng)建禮樂的三代時期:敬天尊祖的宗法文化
三 禮崩樂壞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理性覺醒的諸子文化
四 國教重建的秦漢時期:學教并立的禮義文化
五 多元互動的中古時期:以儒為主的三教文化
六 西學東漸的近代時期:中西交匯的變革文化
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