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同志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開創(chuàng)者和奠基人之一,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黨和國家久經考驗的卓越領導人。他一生寫下了大量文稿,發(fā)表過許多重要講話和談話。其中最主要的著作,已經編入《陳云文選》一至三卷。此外,還有許多重要的文稿和講話談話記錄稿,對于深入研究陳云同志的生平和思想,對于繼往開來、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都是很有價值的。這次編輯出版的《陳云文集》,選稿起自1935年,迄至1986年,收入《陳云文選》以外的重要文章、手稿、原稿和講話、談話的記錄稿等共388篇,約130萬字,其中多數文稿是第一次公開發(fā)表。作為《陳云文選》的重要補充,《陳云文集》反映了陳云同志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中所進行的積極探索和對經驗的科學總結,其中關于黨的建設和經濟建設方面的論述,關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方面的論述,尤為豐富和珍貴。該文集第一卷,編入陳云同志1935年10月至1949年9月的著作共145篇,48萬字。開卷篇為《關于紅軍長征和遵義會議情況的報告》。這一卷著作的主要篇目還有:《中國共產黨為什么提出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口號?》、《黨的組織工作開始由延安轉到全國》、《關于大后方黨組織工作的指示》、《增強新黨員新干部的黨性》、《學會做共產黨的商人》、《關于財經問題的報告》、《保存農村家務,保存城市機器》、《在東北建立鞏固的根據地》、《全黨全軍堅持南滿》、《東西北滿配合行動,以援助南滿》、《學習并走向計劃生產》、《關于沈陽接收情況的報告》、《打擊銀元使人民幣占領陣地》、《關于召開上海財經會議的兩封電報》、《以全國之力克服上海大米難關》等等。該文集第二卷,編入陳云同志1949年10月至1955年12月的著作共126篇,45萬字。這一卷著作的主要篇目有:《在中央財委正式成立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〇年對外貿易初步計劃》、《關于統(tǒng)一國家財經工作的報告》、《力爭現(xiàn)金收支平衡、避免通貨膨脹是財經工作的基本任務》、《對時局的估計與財經問題對策》、《進口情況和出口對策》、《治淮的政治意義很大》、《大力發(fā)展橡膠種植業(yè)》、《關于實行糧食統(tǒng)購統(tǒng)銷的一些問題》、《關于發(fā)行新幣問題的請示報告》、《關于發(fā)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報告》、《在蘇州調查時的三次談話》、《關于授予元帥、將官軍銜的說明》、《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改造會議上的總結講話》等等。該文集第三卷,編入陳云同志1956年1月至1986年10月的著作共117篇,37萬字。這一卷著作的主要篇目有:《傾聽各方意見,改進工作方法》、《要把市場搞活,以適應人民需要》、《大計劃,小自由》、《正確處理民生和建設的關系》、《地方的積極性要和中央的計劃性結合起來》、《善于在矛盾尖銳時摸索業(yè)務規(guī)律》、《探索農業(yè)增產的有效途徑》、《調動農民積極性是糧食過關的根本》、《多注意聽反面的意見》、《在煤炭座談會上的插話》、《解決當前困難的幾條辦法》、《要注意研究資本主義經濟問題》、《堅持實事求是的革命作風》、《在十一屆三中全會閉幕會上的講話》、《寶鋼建設只能搞好不能搞壞》、《關于潘漢年平反問題的兩封信》、《經濟體制改革的意義不下于私營工商業(yè)改造》、《加強黨的紀律檢查工作》、《辦好特區(qū)要不斷總結經驗》、《搞活經濟很重要》、《沿海城市開放后要注意的兩個問題》、《領導干部應在端正黨風中做表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