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既不是以理論為論述進路的對外貿易,也不是以外貿業(yè)務為論述進路的外貿實務,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介于二者之間的一種形態(tài)。這種選擇完全是出于學生學習的需要。過多近于理論,既有枯燥之感,也跨出了語言者應當保持的界限;而過多近于實務,又有后備不足之虞。既然二者不能夠兼顧,那么還是中庸一些為好。本教材從外貿基礎知識出發(fā),較為系統(tǒng)的闡述了外貿法、外貿商、海關通關程序、進口各稅、國際貨物買賣合同、交貨條件、付款條件、貨物運輸、外貿單據、貨物運輸保險、貨款收復以及商事仲裁等內容??紤]到當前的世界經濟和貿易越來越多地被置于法律的框架之下,故本教材在具體論述上大體上也是以法制為大的背景框架。這種背景框架在國際層面上凸顯得越來越明顯。本教材在一定程度上還具有比較研究的特點,這對于起橋梁作用的語言者而言無疑是十分重要的。本教材是為一個學期的教學而設置的。按照這種教學節(jié)拍,內容要多出來一些。教師不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和實際情況作出具體的取舍,或者另行作出適當的補充。每章之后都安排有適當的練習以供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