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F.Schubert(1797-1828)奧地利作曲家,1797年1月31日生于維也納近郊一個中等市民家庭。童年時代,他從家庭音樂生活中學會了演奏風琴、鋼琴和小提琴,也掌握了基本的作曲方法和合唱藝術。十一歲起,他進免費的神學院讀書。在學校讀書。在學校里他參加了學生樂隊,有時還擔任指揮,熟悉了維也納古典樂派作曲家的許多作品。與此同時,他從十三歲起就開始了緊張的創(chuàng)作活動。1813年,十六歲的舒伯特離開神學院后,在父親的學校里擔任助理教師。這時他雖然忙于教課,但仍然創(chuàng)作出許多煥發(fā)著活力的作品。1818年舒伯特毅然辭去教學職務,全心投入音樂創(chuàng)作。由于沒有固定收入,他窮困潦倒,三十一歲就英年早逝。人們根據他的遺愿,把他葬在他所崇拜的貝多芬的墓旁。舒伯特生活在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交接時期。他的交響性風格繼承的是古典主義的傳統,但他的藝術歌曲和鋼琴作品卻完全是浪漫主義的。他絕妙的抒情性使李斯特稱他為“前所未有的最富詩意的音樂家”。舒伯特在傳統的室內樂中注入了自己的精神特性。他的室內樂作品都帶有真正的舒伯特的印記,它們也是維也納古典主義的最后一批作品。而在“即興曲”和“音樂瞬間”中,舒伯特使鋼琴唱出了新的抒情風格。它們的隨想性、自發(fā)性和意料不到的魅力都成了浪漫主義的要素。舒伯特最廣為流傳的是他的六百多首歌曲。這些歌曲都是從詩的內心情感中直接產生出來的,沒有人能勝過他那洋溢的才華和清新的情感。鋼琴伴奏也產生了特殊的效果:用一兩個小節(jié)描繪出潺潺小溪,街頭藝人破舊的手搖風琴,或是“天堂門前”的云雀。談到舒伯特的歌曲,可以引用舒曼對《C大調交響曲》的評論:“這種音樂把我們引入一種境地,使我們忘卻了以前曾有過的東西?!?/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