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這本《中國考古學:走向與推進文明的歷程》的論著,計有21篇。其中的《黃河流域史前葬俗與社會制度》和《晉陜高原及關中地區(qū)商代考古學文化結構分析》,分別是我同朱延平和我同喬梁及朱延平寫成的。所有這21篇文章的寫作和已經發(fā)表的情況,均在各文之后作了簡單的記述。我將這文集的21篇論著分編為五組,中間的三組,大致表述了前面所說的自己對考古學遺存的社會學解析,和關于中國古代文明研究所經歷的階段性變化。最后一組收錄文章4篇,講的主要是關于我提出的兩類新石器時代文化和兩類文明的一些基本觀點。這些組內論著的排序,大致遵循寫作或發(fā)表的先后。一組只收一篇文章,即《瞭望中國考古學的黃金時代》。將這篇文章收入這本文集的目的,僅表明我是受蘇秉琦師影響而追隨他投入考古學研究的。我自知這篇文章難以說明這方面的基本內涵,只是借它傳達我的一點心意。這些著作的寫作時間,已縱跨近50年。如上所述,我的認識在這近50年中已經歷了幾個階段的變化。收集在這集子中的文章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觀點,自然以后來發(fā)表的論著為準。之所以將先后寫作的對同一問題不同認識的文章,均不加改動收進這個集子,目的無非是讓讀者如實地了解我研究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