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利軍,1961年7月出生,博士,博士生導師,上海市農業(yè)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1983年開始著手遺傳資源、水稻育種和遺傳的基礎理論與應用研究,研究領域涉及遺傳資源的收集、保存、評價、創(chuàng)新和重要基因的定位與克隆,水稻雜種優(yōu)勢的理論與實踐以及節(jié)水抗旱的研究。先后主持了國家科技攻關專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973”、“863”和“948”,美國洛克菲勒基金等重大、重點項目和計劃。林榕輝,1963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生物系植物生理學專業(yè),1985年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生命科學院植物生理生化專業(yè)博士研究生畢業(yè)。1964年起先后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生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南方植物研究所、美國肯塔基大學農學院從事植物生理生化、植物引種馴化等研究。現為上海市農業(yè)生物基因中心客座科學家。叢書主編簡介:談家楨,著名遺傳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909年9月出生,浙江寧波人。1930年畢業(yè)于東吳大學生物系,燕京大學研究生畢業(yè),后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摩爾根實驗室深造,獲博士學位?;貒笕谓逃谡憬髮W。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來復旦大學執(zhí)教,建立了全國第一個遺傳學專業(yè),歷任生物系主任、遺傳研究所主任、副校長、生命科學學院院長等職,1983年任復旦大學顧問,當選為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民主同盟副主席。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委員,為我國遺傳學的發(fā)展作出重要貢獻,特別在果蠅種群間的遺傳結構的演變和異色瓢蟲色斑遺傳變異研究領域有開拓性成就,為奠定現代進化綜合理論提供重要論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