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中國社會現(xiàn)存的重要文化資源和精神遺產。佛教自公元1世紀傳入中國至今,對中國社會的哲學、文化、藝術、民俗等各方面都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但是目前佛教出版物大多限于研究專著和經籍讀本,為此,《佛教小百科》志在跨越專業(yè)研究與信眾誦讀的藩籬,以方便普通讀者閱讀為導向,重視內容權威,突出閱讀趣味,以新穎的圖文編排為普通讀者大眾提供一條了解中國佛教的全新途徑。《佛教小百科》第一輯共分8卷,包括佛教歷史、佛教藝術、佛教禪宗、佛教密宗、佛像、佛教典籍、佛教建筑、佛教文化等內容。各卷的文字分別由國內宗教研究領域的著名專業(yè)學者撰寫完成。各卷配有大量與文字內容相關的珍貴精美圖片,直觀展現(xiàn)佛教的深刻內涵與非凡魅力。本卷從佛祖“拈花微笑”的典故講起,詳細闡述了中國佛教本土宗派——禪宗的千年興衰承傳。禪宗是眾多中國佛教宗派之一,且是其中最有生命力的一派;迄今為止,它仍然代表著中國佛教的主流。禪宗的成立,以士族政治經濟的削弱和傳統(tǒng)佛教思想的挫折為背景;面對傳統(tǒng)佛教的危機,禪宗在教界內部發(fā)起思想解放的運動。在特定歷史條件和社會環(huán)境下,禪宗以固有生產方式和老莊思想學說為依托,借助大乘經典如來藏佛性理論,提倡心性“本覺”思想,強調主體精神的自覺,破除各種它力信仰,予沉悶已久的教界以有力沖擊。禪宗具有獨特的思想體系,個性鮮明,不悄流俗。在禪宗廣泛傳播的歷史過程中,其思想學說不僅為陸九淵、王守仁等學者吸收改造,形成理學中的心學系統(tǒng),也還對民族文化產生深遠而悠久的影響,唐以后的詩歌散文、繪畫藝術中可以隨處見其蹤跡。對禪宗及其思想的歷史地位要作出全面評價是十分困難的事情。本書對于禪宗及其思想的基本觀點進行了一番知識性介紹,使普通讀者在閱讀本書后,能對佛教禪宗得到一定程度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