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由希臘與印度經絲綢之路傳到敦煌,然后到達中原大地。佛都對中國的視覺藝術尤其是雕塑和繪畫,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同時,佛教的傳入也帶來修建裝飾廟宇的方法和繪制佛陀觀音的技巧。觀音在佛教信仰的國家可說是家喻戶曉,被稱為“半個亞洲的信仰”,由所謂“家家觀世音,戶戶阿彌陀”可知民間觀音信仰的盛行。《法華經》中的《普門品》記載,觀世音菩薩能變化三十二身,隨緣示現(xiàn),為“正法明如來”之所垂跡,以大悲愿行倒駕慈航,輔弼阿彌陀佛,尋聲救苦,但聞其名,獲無量福,因而有“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之稱贊。中國這個民族自古以來飽受疾病傷痛、天災人禍和政治動亂等種種苦難,百姓感到無奈和無能為力,所以百姓心目中都渴望有一位善心慈悲與法力無邊的菩薩來幫助他們化解危難,解脫苦痛。由于這個原因,觀世音菩薩與苦難眾生最能相契,也最能相應,成為眾生紓解苦難,尋求慰安的依皈。由觀音信仰產生的觀音形象,以經文、雕塑、繪畫、戲曲等多種形式融入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成為一脈重要的佛教文化。千百年來,中國畫家都曾在不同的時空中,做著相同的一件事:沐手焚香、敬繪觀音。無論在古代還是在當今,觀音已經成為慈悲、端莊、圣潔、祥和的化身,成為一種超越了時代、地域、民族甚至信仰的真善美的象征??v觀歷史“觀世音菩薩”的文化形態(tài),我們要贊嘆中國人,特別是漢、藏民族的觀音情結和底蘊,是那么的博大精深。為了更好地認識觀音,理解觀音,本書采用國畫作品的形式,將中國當代幾位名家畫作一一呈現(xiàn),對觀音作了認真細致的反映,希望能給讀者帶來形象的感受和美的欣賞。